本冊教材的“愛護周圍環境”這一單元的“習作”結合綜合性學習作了如下建議:你可以把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寫一篇短文;可以展開想象,寫一寫幾年后家鄉的環境;也可以寫發生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有趣的事。第一條建議關注的是學生的活動成果,第二條建議側重于拓展學生思維,而第三條建議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卻也提醒我們要重視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多種體驗與收獲。
因此,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應該提倡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演一演“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記錄自己活動中表現出的專心致志、興趣盎然,思維的活躍、想像的馳騁、解決問題時表現出的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品質以及發現新知產生創意時的驚喜等等。
3.要重視促進綜合性學習過程的多元化。
學生不是同質化的原材料,而是有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認知方式、不同興趣愛好和個性心理特征的“人”。因此綜合性學習要承認這種差異的存在,甚至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個性均得到合適的發展。綜合性學習要凸現選擇性,重視促進綜合性學習過程的多元化:
(1)綜合性學習應該根據主題分解學習單元。例如“愛護周圍環境”這一單元中的綜合性學習,調查、了解家鄉的環境污染現狀和保護情況是總的活動取向,但是我們教師決不能簡單地把涵蓋量如此大的、綜合程度如此高的活動主題直接推倒每一個學習小組前,這對年僅10歲的學生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把這一大主題進行分解:家鄉的水污染情況;家鄉的空氣污染情況;社區的綠化;學校的環保宣傳小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然后在宏觀調控之中,讓學生自主選擇。
(2)綜合性學習應提供多種學習策略、風格、方法、學習技術供學生選擇。例如有的學習小組選擇調查家鄉的樹木,可能我們建議學生“到網絡探樹”以增加研究的寬度,拓寬了學生的研究視野;我們建議學生“請專家談樹”以增加研究的深度,讓專業的成果啟發學生的研究視角;我們還建議學生“去實地探樹”,讓學生在理性探求的基礎上豐富感性體驗,使研究更立體。再以“去實地探樹”為例,我們同意三五成群同行,也允許父母陪同協助。
(3)綜合性學習應允許甚至鼓勵學生用多樣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
綜合性學習,在活動的開始階段,教師就應該通過認同、激勵等方式,告訴學生可以通過作文、圖表、模型、廣告產品、詩歌、表演、繪畫、歌唱等方式來匯報自己的活動成果。
因此,本冊教材一談到活動成果匯報就強調“用各種方式”。但是我們所談的畢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她前面有一個重要的前綴“語文”,因此,我們應該民主、平等地建議學生多采用一些富有“語文味道”的匯報方式,例如在“愛護周圍環境”這一單元中的“展示臺”中所列舉得“保護環境建議書”、“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保護環境標語牌”等等。既讓學生選擇又有所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