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了作者童年趣事的基礎上,提問學生,讓學生把他們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筆劃一劃,然后在旁邊用簡單的一句話或一個詞寫下自己的感受,最后,學生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預設如下兩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教學。
第一個方面:“學駱駝咀嚼”;
第二個方面:“想象駝鈴的用處”。
第一個方面主要從兩個句子來體會:
預設①: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齒,那樣安靜的態度。他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里冒著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
這句話從駱駝咀嚼的樣子中體會作者觀察仔細、描述生動。
預設②: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這句話先由教師范讀,讓學生想象“我”學駱駝咀嚼食物的樣子,全班交流,體會我看得很投入。
【隨著老師舒緩的朗讀,學生身臨其境。把自己當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駱駝的面前,看著駱駝咀嚼草料。有的覺得好笑;有的覺得很有趣;有的覺得很傻,卻又傻得可愛,深刻體會“我”看得入神,喜愛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個方面:“想象駝鈴用處”,主要預設從這兩句話來品讀:
預設①:“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您不是說,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著從胃里倒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長途寂寞的旅程,才給駱駝戴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這句話主要指導學生從“想象鈴鐺用處”體會“我”大膽豐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
預設②: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說:“不是的……”
首先引導學生質疑:“我”為什么會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為上文學習學生已明白了“我”對駱駝的喜愛,所以這里才會有不同于大人客觀實際的想法,可能出于對駱駝的喜愛,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觀情感,如:不希望駱駝遇到危險;不希望駱駝旅程太孤單;希望鈴鐺可以給駱駝和拉駱駝的人增加情趣等等,進一步說明了“我”對駱駝的喜愛。同時,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愛。】
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請學生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寫自己觀察小動物的一個場面。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仿寫能力,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積累習作素材。】
在整個教學預設中,我本著“以情為線,以讀為基”的策略,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逐步感受作者“我”對駱駝的喜愛,以及對自己童年生活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