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
《失物招領》寫的是小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題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卻稱作“失物”。下面是關于《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的內容,歡迎閱讀!
《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1: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垃圾,課文稱做“大物”,讓學生須知,的確,不說校園,僅指教室內就有很多垃圾,特別是奶管,扔得滿地都是,還有鉛筆屑、碎紙片、卡通,可以說是應有盡有。
于是課前,我偷偷的拍攝,課快結束時,我出示了這一組組照片,孩子們都低下了頭,還有的孩子小手不停的搓著,看到這里,我心里很是欣慰,同學們你相信你們也會把這些自己的失物領回去的。
第三節(jié)課的時候教室里干凈了很多。
《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2: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的長處和不足:
1、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力較差,隨手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隨處可見,單憑單純的說教和強制性的命令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們以此文為載體,充分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的行為,自覺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
2、指導學生朗讀時,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同時抓住人物當時的心理,使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來表達文章的情感,特別是疑惑的語氣,學生們讀得很棒,充分表達了孩子們天真、幼稚的天性。
3、聯(lián)系生活,自覺行動起來。學完課文后,我問大家,我們教室里的垃圾是誰產生的?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播放一段視頻,垃圾倒垃圾中轉站之后又被分類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壓縮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學生明白了垃圾來自生活,回歸自然。產生了要保護好環(huán)境的意識,都表明要自覺行動。
《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3: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fā)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里卻稱作“失物”,為什么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并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后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可以運用比較法,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進行識字。例如:
先—失 洞—同 現(xiàn)—觀 江—工 推—準
去—專 人—隊 木—才 青—請 格—各
并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guī)律。
課堂上還可以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后,我還布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我們校園里、自己居住的小區(qū)里、大街上、附近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里。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是一篇很好的環(huán)保教育課。
《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4:
從學校到家里,孩子每天都接觸到垃圾。孩子們都知道亂丟垃圾是不對的,但總是會不經意的亂丟。我班級有很多亂丟垃圾的現(xiàn)象,怎樣才能讓這堂課上的有實效呢?在上課之前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我給孩子們留了回家的作業(yè),回家調查家里的垃圾都是從哪來的?在上課之前又讓每個學生撿校園里的垃圾,讓他們親身實踐以后不要亂扔垃圾,班級的垃圾桶很快就放滿了,怎樣處理這些垃圾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倒進垃圾堆,燒掉。并說以后少制造垃圾。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
通過此次學生親身實踐,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個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12失物招領》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社戲》課后反思(通用12篇)03-18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03-28
《景陽岡》課后反思04-08
《畫風》課后反思04-08
《蒲公英》課后反思04-09
《臺階》課后反思04-20
《賣炭翁》課后反思09-13
一年級下冊12《失物招領》教學反思03-13
《失物招領》語文教學反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