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課件

時間:2021-03-14 13:25:03 八年級 我要投稿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課件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自然是不錯的,因為作為一門課程,語文承擔者傳承語言文字責任,分享了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的課件給老師借鑒!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了解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4.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意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這四首詩,描繪自然山水,歌詠田園風光,文筆優美,情真意切。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

  教學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并默寫四首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通過朗讀、把握其節奏韻律,感受古典詩歌的聲韻美。

  2.點撥法。抓住關健詩句進行點撥,以點帶面,以利學生對作品的整體理解。

  3.討論法。學生互動,交流讀詩的感受以及對詩歌的認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朗讀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指導學生自讀《游山西村》,品味詩歌的人情美、風物美。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間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最古老的《詩經》開始,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學習《詩四首》。陶淵明是我國古代最早的田園詩人。他的詩歌現存120多首。最能代表他詩歌創作成就的是田園詩。我們先來學習他的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其三)。

  二、指導朗讀,力求使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和韻律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提示一些應注意的詞語: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2.要求學生用“/”給《歸園田居》(其三)一詩劃分節奏。

  3.教師播放示范旅進朗讀課件,要求學生仔細聽讀,糾正不恰當的讀音和節奏。

  三、師生共同賞讀《歸園田居》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要求學生概述詩意。

  這是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剪影,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陶淵明一天的勞動生活情形。

  教師提示:可以先逐句解釋,然后進行完整的表述。

  3.引導學生賞析詩歌的意境美。

  (1)提問:陶詩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多言,你認為“情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學生想像“帶月荷鋤歸”的動人畫面。

  明確: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調皮而多情,它們給了辛苦一天的詩人溫柔的撫慰,詩人就像一個凱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

  (2)提問: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首詩流露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歸隱鄉村的自豪之情。

  4.學生齊讀,嘗試背誦。

  5.深層探究。

  提問:詩的末句“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可提供另外兩首詩幫助學生理解。

  多媒體顯示另外兩首詩。

  四、指導學生自讀《游山西村》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課件,指導學生朗讀。

  3.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多媒體顯示問題:

  (1)詩題《游山西村》,八句卻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游興十足,游意不盡,請結合詩句對此作一番分析。

  (2)詩歌三、四句,有人認為是回憶來村的經歷,有人認為是入村后徐行山村周圍所看到的景致,你覺得哪種看法更切合語境?

  (3)詩人為什么結尾寫道“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是什么使詩人如此留戀?

  (4)全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深入體味詩歌的語言美,積累名句。

  提問:《游山西村》中哪兩句流傳最廣?你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詩的?

  6.學生齊讀《游山西村》,背誦。

  五、背誦兩首詩,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六、課堂小結

  七、布置作業

  預習《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共同賞讀《使至塞上》,指導學生自讀《渡荊門送別》。了解詩歌的背景知識;朗讀詩歌,感知詩意;賞析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背誦詩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盛唐時期兩位著名的詩人王維、李白的詩作《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二、師生共同賞讀《使至塞上》

  1.詩人及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課件。

  3.學生大聲讀詩,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1)教師提示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疏通詩句。

  (2)選兩位同學概述詩意,其余同學點評。

  4.引導學生口味詩歌的詩情畫意。

  (1)學生朗讀詩歌。

  (2)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中的畫面。

  多媒體顯示邊塞的奇麗風光,幫助學生想象。

  (3)名句賞析。

  提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4)體驗詩中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提問: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學生默寫全詩。

  三、指導學生自讀《渡荊門送別》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課件,學生聽讀,把握節奏、韻律及情調。

  3.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整體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

  5.學生齊讀《渡荊門送別》。

  四、兩首詩都寫了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色,試比較它們的異同

  1.學生齊讀《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2.比較鑒賞。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

  七、板書設計: 首聯敘事

  使至塞上 頷聯景中含情

  頸聯詩中有畫

  尾聯敘事

  首聯敘事

  渡荊門頷聯寫景激動

  頸聯欣喜

  送別尾聯思鄉、惜別

  教學后記:

  學習這四首詩,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的含意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30課課件】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課件12-06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3課的課件03-30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9課湖心亭看雪課件11-15

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課件09-21

八年級上冊語文實用課件11-20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5課課件03-28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課件03-29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14課課件12-24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課件12-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本午夜一级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一本大道香蕉青青久久 | 一级a做片免久久费观看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 特级婬片国产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