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畢業生調查時,一位校友深有體會地說,適應社會,走向成功,關鍵在于自身素質,大學本科四年,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素質。他還以運動員類比,認為運動員不管你是從事球類,還是田徑,都要進行體能訓練。事實說明,一個素質高的人,他會主動尋找發展的目標空間,隨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努力創新,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在事業中取得成功。
素質,簡言之,就是人的內在的素養和品質,是在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發展的總體水平。素質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內在性,是本而不是末,是里而不是表,是質而不是量。但它可以通過外在形式表現出來,如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包括行為規范、習慣,對人對事的態度;思維品質,包括思維的模型、方式、深度,以及獨立性、敏捷性和創造性;精神境界,包括對自我超越的程度,奉獻精神,處理各種關系時在理論和實踐上所站的高度等等。
素質的另外一個特點是綜合性。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其中思想道德素質是根本,文化素質是基礎。對廣大學生而言,要十分重視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經典語錄大全
怎樣提高素質,美國學者勞厄說:“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來的東西。”所剩下的東西就是素質。提高素質,首先要學習,廣泛地學習人文和科學知識,以廣博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開闊視野。但知識不等于素質,要通過努力將知識內化為素質、精神。人吃牛肉不長牛肉,吃豬肉不長豬肉,為什么?因為人有消化機能。同樣,人要有將知識內化為素質的機制。
首先,要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的各種活動、實踐,從自己的言行開始,一點一滴去做,用自己的生命,生活、言行,把自己選擇的“道”體現出來,并成為自己的行為習慣。
其次,要感悟。“迷其為凡,悟則為圣”,意即凡人和圣人之間的區別在一個“悟”字上。用我們自己的人生閱歷、經驗、知識去體悟,體悟科學,體悟人生哲理,許多道理,你如果悟通了,終生受益。雷鋒所說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無限中去,就是最好的人生體悟。
再次,我們要積極投身于校園文化氛圍之中,去感受、體驗、不斷地與之交流、碰撞,在信息的交流中豐富自己、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