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得了事業又教育好了孩子,她是怎么做到的
導語:家庭教育最高境界,就是無為而治。拼得了事業又教育好了孩子,她是怎么做到的?一起來學習下吧:
1
沒人想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
假如把教育比作一座冰山的話,學校教育或許就是露出水面的那一角,家庭教育才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那一大塊。有那么句話說得好,父母給孩子缺的家庭教育課,社會早晚要給孩子補上。而且,補課的時間越晚,補課消耗的自身精力與時間成本越高。
有人說,不能為了孩子放棄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因為孩子也夠不上自己生命的全部;
有人說,為了孩子,自己可以做出任何犧牲,包括放棄自己的事業、犧牲自己的個人生活,這樣對孩子才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在這道”選擇題“面前,表現得如此焦慮呢?難道真的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就是父母的縮版,孩子們往往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可一旦被某種自然力量導向一方向,就能自然而然的轉變流向。而這種”自然力量“,大概就是在孩子年幼時,父母的陪伴吧。因此,家庭的教育就顯得額外重要了。一位國際知名育兒專家曾這樣說:“沒人愿意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認為,優質的家庭就天然地就為孩子構筑了一道‘起跑線’,父母正確的家庭教育(給孩子正確的陪伴、能不能孩子正確的引導、能不能改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等等)都深刻影響著這條線劃在哪兒,事關所有孩子未來的發展。”
在孩子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任何事業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孩子教育的失敗。你以為要多賺錢給孩子買房子、買車、娶媳婦,然后不知不覺地遠離了孩子…… 就是對孩子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
為什么他們既能事業成功又能孩子優秀?
現在的父母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多家長,特別是女性在觀念上和過去都有所不同了。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很多父母的個人價值實現不僅僅局限于家庭,事業的成功也成了他們自我實現的手段。那么問題來了,事業和家庭真的只能放棄一個嗎?那為什么他們既能事業成功又能教得好孩子呢?
雷軍(小米科技首席執行官)
提到小米手機,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雷軍就是小米手機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坦率的說,在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絕大部分應該不會比雷軍更忙。但在一次采訪中,他卻斬釘截鐵的說:再忙也要抽時間來開家長會,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
他說:“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成績好,這是我們中國的現狀,我也特別希望我孩子成績能夠比較好。有些家長天天看著孩子做作業,有時候沒耐性,我因為沒有時間,我基本不看孩子做作業,周末一起陪她做作業,我就跟她開玩笑,我說你什么好?她說她英文好,我說我數學好,她說她教我英語,我教她的數學,她就很開心,這個單詞念得不對,她就教我第二遍,我說你能不能從你們的第一課開始教我,應該怎么講?讓她當小老師的時候,她就特別特別認真。
所以談到這一點,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特別在意每天陪孩子做作業,現在的孩子多多少少有點嬌氣,陪久了以后很容易沒耐心,說話比較重。其實我建議不用每天陪,只要檢查一下作業就好,更重要的是你每周拿出一兩個小時,跟他認認真真地坐在一起,很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情,這個效果好過了我們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因為高質量陪伴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問題來了,大部分父母在不斷糾結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該如何陪伴孩子。你是這樣嗎?
你知道嗎?白巖松曾是一個班里成績倒數的人,可通過發奮努力,在三十多歲就抱得“中國金話筒獎”!事業上成功的他,在家庭上花費的心力不亞于事業,他重視家庭教育,也有很多獨到的教育方法。對于孩子的興趣,白巖松從不刻意培養,甚至,可以說近乎“縱容”。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他同意孩子在頭一天半夜看球,結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他:“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
白巖松并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么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果可能會發生改變的例子。課堂上給不了。”白巖松就是這樣”任性“,先讓孩子成為自己的“朋友”,彼此才能進行溝通。而培養孩子最好的狀態可能就像白巖松這樣,孩子覺得“我們”像朋友,但是你一直記得你是父母。
3
拼家庭教育的年代來啦!
古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其實教育孩子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對待孩子的成長,需要耐心、細心,更需要愛心, 少有功利心。其實,如果家長能從長遠的角度、站在家庭和人生的高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很多無意義的焦慮自然就隨之煙消云散了。
而家庭教育呢,就是對影響孩子一生的素質和習慣的培養,這個過程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完成的,理論上,跟父母的`事業并不會產生矛盾。別一股腦扔給學校來完成 -- 畢竟學校的任務是完成教學大綱里標準內容的教學。如果家長不做這件事,孩子就只能隨波逐流了,甚至還會有更壞的結果……
一位媽媽省吃儉用把女兒送進貴族學校長期住校。分離時,媽媽對孩子一臉愁容地說:媽媽為了你,賺更多的錢,送你來更好的學校學習,沒時間陪你,你恨媽媽嗎?女兒說不恨。
可接著女兒又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賺很多的錢,送你去最好的養老院。母親聽后突然在路邊放聲痛哭。這位母親原以為給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質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愛了。可是當聽到女兒的回答后,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俗話說,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丑。但今天我們是否該進步一些,多想想自己為什么被孩子嫌棄…你知道嗎?孩子的回答真的不是不孝,而且是飽含對媽媽的”愛“。因為按照這位母親平時帶給孩子的價值觀來看,將來送媽媽去最好的養老院,不就是孩子對母親的愛最好的表達嗎?如果你的孩子也對你說將來要送你去養老院,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說到底,孩子的教育,最后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功底。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教育孩子問題上,當你為了事業把本來屬于你的一份責任也推給了學校。也就注定教出孩子一副將來“送你進最好的養老院”弒母面孔!而那些低到塵埃里,僅僅懂得柴米油鹽的媽媽也不可取,也只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所以,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最值得敬重。
【拼得了事業又教育好了孩子,她是怎么做到的】相關文章:
做到“潤物細無聲”地教育孩子的方法04-14
孩子撒謊怎么教育09-05
怎么教育任性的孩子10-12
怎么教育叛逆的孩子10-08
怎么教育內向的孩子10-03
怎么教育好孩子10-04
怎么教育早戀的孩子10-01
怎么教育粗心的孩子10-08
孩子打架怎么教育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