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文章:為什么過了23歲就再難交到好朋友

發布時間:2017-08-15  編輯:孫彩秀‍ 手機版

  導語: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職業道路,掌握不同的職業技能,并且在各自職業慣性的影響下,越來越專。分享一篇青春勵志文章:為什么過了23歲就再難交到好朋友,歡迎閱讀。

  為什么過了23歲就再難交到好朋友

  文/陸JJ

  去年公司來了個新同事,英國回來,學設計的,負責公司產品的UI。

  高高瘦瘦,像根行走的竹竿子。發型參考流川楓,氣質參考坂田銀時,愛偷懶,喜歡躲廁所里抽煙。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和他的關系不錯。

  有一次公司集體加班,加到晚上十點。

  因為順路,和他一起坐地鐵回家。

  白天沒時間聊天,也就下班路上能淺聊幾句。

  那天不知道怎么的,他跟我聊了很多。從他小時候的事,到讀高中讀大學,再到念語言學校,然后出國念設計。

  也許是把我當朋友看,他講了蠻多掏心窩子的話。

  他家里有錢,父母離異,父親從小到大沒管過他。高中叛逆,開始桌球麻將,抽煙打架。大學為了逃離父權掌控,計劃去英國念設計。一次性問父親要了一筆錢,之后就在英國獨立生活,沒問父親要生活費。

  還講了些有意思的事情,跟房東老太吵架、參加同性戀游行、參加滑板社團,吃膩了的土豆大餐......

  當然,也聊了聊國外生活的孤獨與艱難,還有他與他爸之間僵硬的關系。

  一談一笑間,他到站了。

  “改天再聊,雙休日有空出來打籃球。”說完這句話,他朝我笑了笑,走出車廂。

  看著他越走越遠,我心里產生一個想法:要是5年前就認識他,也許現在能成為很好很好的朋友。

  經過那一天之后,接下來的情況怎樣?

  我很想說友情越來越深入,但實際情況是,那一天過后,就此止步。

  加了微信好友,但聊天很少。雙休日我約他出來吃飯,但他有事耽誤了。那一次過后,便沒再約。

  他加入公司半年以后,提出辭職,自己想去創業。

  臨走前一起吃飯,和他碰了碰杯子,我祝他前程似錦,他祝我榮華富貴。

  離開餐廳,他揮手告別,我目送他離開。

  雖然說了有空再聯系,但彼此也明白,都是套話。

  我很明白:年齡越大,交友越難。

  可能同樣一個人,放到10年前,或者5年前,你和他能成為很好的朋友。

  但放到現在,似乎行不通。

  為什么過了23歲就再難交到好朋友?

  這是我想了很久的一個問題。

  從路人到好友,需要時間去煮

  人人以情感為紐帶,人人依附感情而活。而感情萌生,需要時間。

  讓人際間的弱關系轉化為強關系,更需要時間。

  原來我們為什么能成為朋友,因為原來我們有資本浪費大把時間折騰青春。

  過去,我們沒有身處流動性極強的社會,而是在封閉的學校。

  學校里穩定的分班制、規律的運行規則,決定了你我可以在學校呆上一整天。

  既然呆上一整天,自然就有故事發生。有故事發生,自然就產生情感的互動和溝通。

  說白了,在學校,想不發生點什么都難。

  學校簡直是友誼加工廠,那是一個每天都在生產友情的地方。

  把友誼比作料理,放在鍋中烹煮,才可成形。時間就是那鍋里的水,沒有水,就沒有可能。

  反觀現在,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奢侈的,因為我們有一個新的身份,叫“社會人士”。

  一周5天,每天下班只想滾回家休息。雙休日兩天,也大都有安排,排得滿滿當當。

  有空閑日子,只想在家休息犒勞自己,根本沒時間分配給陌生人。

  別人跟你說:“我們交個朋友吧,雙休日一起出去玩。”

  你心里只覺得累,一沒時間,二沒欲望,三沒激情。

  交毛朋友,自己能整整好就不錯了。

  我們都太忙了,也太累了。

  有“共同經驗”,才會有好朋友

  有個詞組,叫“過命的交情”。

  比如:一起挨過槍子兒、一起吃過牢飯、一起當過兵等等。

  當然以上純屬舉例,但要表達一個意思,就是共同經驗。

  兩個人共同經歷一些事情,共同克服一些困難,才會有成為好朋友的可能。

  共同經歷一次驚心動魄的旅程、共同面對一次決定命運的考試、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哪怕是一起玩過一個游戲,都是共同經驗。

  (插一句:和我一起玩過Dota的兄弟,你們還好嗎?)

  最近有個話題很火,叫“36個問題讓陌生人墜入愛河”。起初,是大學教授曼迪·萊·凱特倫(MandyLenCatron)和一名陌生人嘗試了這個實驗,并在《紐約時報》刊文討論,隨后這個系列問題才開始走紅。

  簡單來說,36個問題之所以能讓陌生人之間產生好感,是因為它營造了一個相對私密和脆弱的空間,供兩個人之間進行隱秘的對話。

  有些問題的確會使人顯示出脆弱的一面,比如“你人生中最感激的是什么?”、“關于怎么死去,你有沒有過神秘的預感?”、“你最珍貴的回憶是什么?”。

  在這場隱秘的對話里,兩個人需要共同面對這些問題,然后一起克服,一起勇敢地回答。

  一起經歷過一些事情,才能使一段關系變得厚重。

  我們都被“社會化”了

  少年學生才談感情,社會人士只談利益。

  23歲工作以后,你會很容易發現,周圍人都是利益驅動的。

  是目的性交往,而非情感性交往。

  你對我來說有價值,我才會跟你玩在一起,吃在一起,喝在一起。

  有價值我們就好好聊聊,說不定能成為很好的朋友,沒價值你就一個人玩兒蛋去。

  一個人社會化程度越高,這種對個人價值感的嗅覺也會越敏銳。

  以前的聚會以“玩”為主,一群人KTV里吃吃喝喝玩玩樂、嗑嗑瓜子、搶搶話筒,興致好了玩玩真心話大冒險,亂點鴛鴦譜,男同學女同學個個笑得沒心沒肺。

  現在的聚會以“信息溝通”為主,幾個不太熟的人聚在一起,發現有價值者,我們會尋求主動認識的機會。沒有價值,那就一個人玩手機吧。朋友圈刷了N遍,各個新聞網站刷了N遍,最后太無聊了出去上個廁所透透氣。

  倒不是說人人都變得功利了,而是每個人都越來越適應社會,越來越適應從學生到社會人士的身份切換了。

  抱歉,我沒在你身上看到我需要的東西。

  所以,我們可能成不了朋友了。

  每個人走的路都逐漸變窄

  年齡越大,每個人對自己即將走的路也越來越清楚。

  23歲以后,人人都會通向一條窄路。

  在這里并非指人人會通向一條狹隘、受限、不自由的路。

  而是指隨著思考與經歷的增多,人們與自己相處的機會也在增多。毫無疑問,人們會越來越懂得審視自己的人生,尊重自我的存在。

  這是精神層面的,還有現實層面的。

  進入社會分工的階段,人在被分流。階層、視野、格局、智識的差距,都在不斷擴大。

  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職業道路,掌握不同的職業技能,并且在各自職業慣性的影響下,越來越專。

  23歲之前,人的注意力會集中于外部世界。23歲以后,逐漸內化。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趙麗華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年齡越大者,所結交的人也就越少,同時和既有的朋友之間則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她的觀點是,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枚鬧鐘,到人生的某個節點,就會鈴聲大作。它提醒人們人生短暫,繁華易逝,請停止四處交游,專注于此時此地。

  趙教授認為,人們會開始全心投入在情感上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再有興趣參加各種飯局和聚會,而是更愿意把時間花在親近的人身上。

  強關系越來越強,弱關系越來越弱。

  對個人而言,這種心理,會把許多“有可能發展為好友的人”拒之門外。

  你對好朋友的標準正在上升

  二十多年的生活經驗,會把每個人培養為生活場上的老手。

  見過物是與人非,經歷過午夜的心碎,人很容易就成為老手。

  會更懂得識人,會在交往中留有余地,不再全力以赴。

  在熱情的包裝下,保持冷靜與克制。

  你似乎逐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適合與你做朋友,也不是所有人值得你與之為友。

  你的交友原則,開始有了篩選的標準。誰誰誰跨得過那道門檻,誰誰誰跨不過,一望便知。

  和那些貌似朋友的陌生人優雅告別,這輩子恐怕不再見了。

  畢竟交到好朋友,需要努力和運氣。

  交不到的話,自己安安靜靜地生活,一個人也自在快活。

  尾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過一篇文章《年過三十難交友》。

  其實“難交友”的狀態,從23歲就開始了。

  我現在的微信好友有896個,可能真正到了生日宴會請客吃飯時,都湊不滿10桌。

  朋友成百上千,但真正能稱得上好朋友的,也就2~3人。

  雖然這幾個人現在分散全國各地,但我也格外適應。

  因為好朋友的意義可能在于,當你對所有事情都心生厭倦時,你就會想到他。

  一想到他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

  你就永遠不會對生活絕望,反而能產生些許信心。

  于是,重新投入生活的懷抱。

  真正理解好朋友含義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

  有好友相伴,實在是一件快樂而近乎奢侈的事啊。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日本一本亚洲观看区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线路在线观看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