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梅蘭芳學藝》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14課的課文。這是一篇勵志小短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并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課文告訴我們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寫梅蘭芳沒有泄氣,堅持苦練,使眼睛變得會說話了。第三自然段寫梅蘭芳終于成了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課文采用了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學情分析
梅蘭芳大師對于學生來說很陌生,所講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相去甚遠,且整篇課文篇幅不長,語言嚴謹簡練,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的興趣不會是那么的高,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蘊含的道理,并設想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定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盡情地感知、想象和體驗,讓他們通過學習語言文字,感受大師勤學苦練的精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認為“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策略,能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一種學生自主的、靈動的、深刻的、豐富的,充滿魅力的活動過程。基于這樣的認識,本課教學力圖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導學生反復讀書,體驗梅蘭芳學藝的艱辛,感受閱讀這篇課文時所帶來的情感體驗,認識發展。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教學中,力爭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力爭實現大語文的教學理論。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緊盯”、“注視”等動作感受梅蘭芳學藝的堅持不懈,學習梅蘭芳勤學苦練的精神。
3.讓學生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學生從小苦練基本功。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關鍵詞句感受梅蘭芳的勤學苦練。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京劇,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播放一段梅蘭芳的京劇)
1.小朋友,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是什么戲嗎?
2.簡介“京劇”。
3.(出示梅蘭芳的圖片)談京劇肯定要說到這樣一個人——梅蘭芳(板書:梅蘭芳),他是我國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留下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熒屏形象,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
4.(出示梅蘭芳小時候的畫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梅蘭芳從小學藝的故事。(板書:學藝)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畫像的出示,由師生對話過渡到文本對話,讓學生初識人物,很自然地走進課文,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認讀生詞。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在自由朗讀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享受著自由閱讀的樂趣。】
三、巧妙設問,品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教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想:梅蘭芳小時候學藝遇到什么困難?生答。(板書:不是料子)
2.句式訓練:師傅說梅蘭芳不是 ,是因為 。
3.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梅蘭芳會怎么想?(指名說)
【設計意圖:提問,要能激起學生讀書探究的興趣。第一問,讓學生通過讀懂句子,明白梅蘭芳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不是他天生就是唱戲的料子;第二問,啟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梅蘭芳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對梅蘭芳知難而進的堅強精神有所感悟。】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話,指導朗讀。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用“——”劃出梅蘭芳練眼神的句子。指名交流,出示第二句話。
3.學習“緊”字。
4.出示第二句話:“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把“緊盯、注視”換成“看著”和“望著”行嗎?生答。
5.組織體驗活動:教師出示鴿子在空中飛翔和水里游動的魚兒的圖片,要求學生頭不動,眼不眨緊盯著看,再讓學生說說此刻的感受?指名讀第二句。
6.經過苦練,梅蘭芳的眼睛怎樣了?(感受靈活、眼睛會說話了)
7.指導讀三、四句。
8.學寫“靈”字。
【設計意圖:憑借語言文字,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本環節教學抓住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品讀、探究、感悟,深層次地感受梅蘭芳勤學苦練的精神。】
四、練說練背,動情抒懷
1.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用“終于”說話。
3.練背課文。
4.按課文內容在課堂練習卡上填詞。
5.你想對梅蘭芳說什么?
【設計意圖:設計練說、練背、練寫,將語言訓練、文字訓練與情感體驗結合在一起,引發了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既幫助學生回顧、梳理了課文內容,加深了理解,巧妙運用課堂練習卡,避免了課堂練習的單調乏味。】
五、開放課堂,拓展延伸
1.同學們,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世上沒有百分之百的天才。(出示四個詞語)
2.提出希望。
3.布置作業:課后收集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勤學苦練成才的事例,舉行一次小小故事會。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開放課堂,把學生引向更開闊的天地,逐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口頭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明白了“勤學能補拙,苦練可通神”的道理。】
【板書設計】
14、梅蘭芳學藝
不 是 料 子
緊盯
勤 學
注視
苦 練
靈活 京 劇 大 師
教學反思:
因為現在的學生對梅蘭芳比較陌生,所以在正式授課之前我讓學生先聽了一下京劇選段,出示梅蘭芳圖像與簡介,讓學生與梅蘭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隨后,重點抓住梅蘭芳是個什么人、他在學什么、他是怎么學的等幾個問題展開教學。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現有以下反思:
一、通過課堂練習強化讀寫訓練
“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而“寫”更是低段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生字書寫,巧妙設計課堂練習卡,讓學生先描紅,再練習把生字寫規范、美觀。在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又選取課文中的重點段落,讓學生進行生詞填空。這樣的設計注重雙基訓練,將寫字教學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是扎實有效的。
二、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了解課文內涵
文中有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如“眼睛沒有神兒”“眼睛會說話”“緊盯”“注視”“勤學苦練”等,怎樣讓學生能理解這些詞語呢?其中“勤學苦練”是全文的中心詞,概括抽象,如何使二年級的兒童對其產生真切的體驗和深切的感悟呢?
為此,我設計了兩種學習方法:一是利用老師的動作,使學生直觀感受詞語的意思,深切體會到眼睛是怎樣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如“靈活”和“眼睛會說話”。現在看來,這種方法很適用于低年級詞語教學;二是設計課件讓學生充分體會“緊盯”和“注視”。授課時讓學生緊盯飛翔的鴿子和水中的魚兒,一直認真看,接著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頭暈了,有的學生說我的眼淚要流下來,有的學生說我的眼睛好酸的,這樣下來,學生不但理解了“緊盯”和“注視”這兩個詞語的表現意思,這樣的訓練也使學生明白了“苦練”的含義。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逐個擊破,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課文的內涵,并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
三、通過課外拓展使學生回味無窮
授課接近尾聲的時候,學生都已經了解了梅蘭芳的成功是通過勤學苦練得來的,這時設計“你想對梅蘭芳說什么?”的環節,讓學生直抒胸臆,出示練習6中的四個詞語,加深對梅蘭芳精神的認識,對學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及布置收集資料,舉行故事會等環節都達到了延伸課堂,讓學生回味無窮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力求將自己的才藝展示與文本理解相融合,讓學生充分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及成為大師的不易。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與生成是存在差距的。在教學中,我為了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寫字訓練,畫紅圈圈鼓勵學生把字寫漂亮,導致拓展延伸這一環節過于倉促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提高課堂調控能力,讓課堂教學張弛有度,高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