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評課稿
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評課稿1
一、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原則。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先復習檢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傍晚爺爺和奶奶帶著我去看日落的美景,我感到夕陽真美。)然后逐段品讀,欣賞夕陽“西斜”時的壯麗景色、夕陽“慢慢地往下沉”時云朵色彩的變化、夕陽“落山”后天邊霞光的燦爛,感受夕陽的美。最后再賞讀全文,體驗美感。
二、強調自讀自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個一堂課,執教者扮演的是一個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的角色。每個階段夕陽的變化,教師都要求學生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再賞讀”的方式,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再進行朗讀,效果較好。
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組織教學,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學生對不理解的詞、句等能主動質疑。如第二自然段學生主動提出不理解的詞“余暉”,通過交流與教師的引導,學生基本上理解了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這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在理解“深藍”一詞時,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說說藍得像什么。理解“連綿起伏”這個詞語,則采用伸出小手比劃的方法,將“有的高,有的低、一座連著一座”的形狀比劃出來。第三自然段“太陽慢慢往西沉”,“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云染成了黃色、紅色、紫色……”執教者抓住一個省略號,問還有許多絢麗的色彩都躲到哪兒去了?要求學生用四字詞語來表示顏色多,二年級的`小朋友積累的詞語還真不少,如“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等等。
四、幾點商榷的地方:
1.課堂教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精心設計提問。第二自然段,教師問一共有幾句,每句寫了什么景物?學生回答不到點子上,說了一大通,還是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其實教師事先只要提醒一下,要求學生說出景物的名稱——太陽、天空、西山——就行了。這樣指向明晰的提問才是有效的。
2.板書如果采用貼圖的方式,將夕陽的顏色從一般的紅,到“漲紅”,再到“更紅了”表現出來,這樣可能更直觀些,也更易于為學生所接受。
3.第三自然段要求學生讀后說說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這一環節的設計很有創造性,但學生說得不太好。原因是: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有些學生想象還沒有展開的情況下,就讓學生來說一說,顯得有些倉促。如果在學生自讀后,教師再美美地范讀一遍,讓學生閉著眼睛,隨著老師的朗讀展開想象,然后再說一說,這樣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評課稿2
《夕陽真美》是一篇行文優美的寫景散文,描繪了夕陽下山時的瑰麗景色,抒發了人們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寫得十分的美,滲透著強烈的美育因素。對于我這位剛接觸教育教學的新手來說,姚老師的課讓我受益非淺。聽了她的課,給我印象最深就是“美”,教師的語言美,學生的朗讀美。以“美”的情感為線索貫穿始終。讓學生從看似簡單的句子中挖掘課文的內涵,把學生帶入一個豐富的感情世界,去體驗人生,感受真美。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姚老師的教學語言甜美,富有感染力。在她的熏陶下,學生的朗讀也特別出色,一字一句都能打動聽課老師的心。老師就發揮了語言的優勢,努力地挖掘了教材的情感因素,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進而設計好了精妙的導語、描述語、過渡語和總結語。在教學時,老師更是將自己的情感體驗憑借語言傳導給學生。
從細微之處也可以看出教師對文本的鉆研,抓住“省略號”,師導“夕陽把身邊的云染成黃色、紅色、紫色,那其它的顏色去哪了呢?”學生從省略號上找到答案,并引導學生想象夕陽還會將云朵染成其它顏色的瑰麗畫面。
【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評課稿】相關文章: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說課設計05-16
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教案03-09
夕陽真美11-30
夕陽真美02-15
小學二年級上冊《孔繁森》評課稿06-07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夕陽真美》03-21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夕陽真美》教案03-03
優質課《夕陽真美》課堂實錄06-20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23、夕陽真美》課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