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識研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性,理解研讀經典作品對自我成長的作用。
2、學習本文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
3、了解獲取教養的途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認識研讀經典對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性,理解研讀經典作品對自我成長的作用。
2、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嚴密性,學習本文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文章思路,研習文章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過:“教養是有教養人的第二個太陽。”也有人說教養是人生命的文化靈魂。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的《獲得教養的途徑》,聆聽大師的教誨。(板書題目、作者)
二、簡介作者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20世紀重要詩人、小說家。出生于德國西南部的小城卡爾夫的一個牧師家庭。自幼在濃重的宗教氣氛中長大,1891年,他通過“邦試”,考入毛爾布隆神學校。由于不堪忍受經院教育的摧殘,半年后逃離學校。這期間他游歷許多城市,從事過多種職業。
在比較廣泛地接受東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發表了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特》,一舉成名,從此成為專業作家。1906年又發表了長篇小說《在輪下》。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不久寫成小說《荒原狼》,1943年又寫成長篇小說《玻璃球游戲》。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范例”,黑塞獲諾貝爾文學獎。
三、解題
《獲得教養的途徑》節選自《黑塞說書》,是黑塞有關讀書的一篇隨筆。文章認為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是“研讀世界文學”,贊美了讀書的作用。勸說人民要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社會,完善自我,提高修養。
四、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一) 正音
狹隘(ài) 慰藉(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時髦(máo) 恢(huī)宏 給予(jǐ)
學生齊讀以上字詞。
(二)理思路
討論:文章是怎樣逐步深入論述的?
明確:這是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有關讀書的一篇隨筆。從文體上看是一篇議論文。文章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中,第1段簡說什么是“真正的修養”,第2段至第5段,論述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第二部分第6、7段,進一步闡述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
五、問題探討
(一)教養的內涵
1、 學生齊讀第1段。
思考:文章標題是“獲得教養的途徑”,第一段開頭卻說“真正的修養”。“教養”和“修養”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教養”與“修養”之間有何異同?
明確:《現代漢語詞典》:
“教養”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養成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
“修養”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兩者意思相近,也有交叉之處。
2、請一名同學從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出黑塞認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養”?什么才是“教養”?
明確:作者把“真正的修養”界定為“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義”,把“教養”說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是“我們自我意識的增強和擴展”。
3、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又說“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這兩句話是否矛盾?
明確:在這里“教養”和“修養”的內涵是交叉的,在一定程度上兩者是等同的。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也正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而“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畢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4、文章第二段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這舉話用了什么修辭方式?說明了什么?
明確: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以“體育”為喻,把抽象的道理闡述得很形象,同時指出真正的修養呈現形式是“永遠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完成又是激勵”是說完成了一個目標,又有下一個目標,上一個目標是下一目標的激勵。修養無功利目的,讀書是終生任務。教養是一種境界。教養永遠只是一個過程,永遠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體的目的。教養是精神和心靈的完善。
(二)獲得教養的最重要的途徑
1、作者認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是什么?
明確:研讀世界文學,也就是“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財富”。
2、“研讀世界文學”世界文學對我們具體有哪些作用?請在文中第2短里篩選信息,分條列出。
明確:四個“使”。
⑴“可以使我們感到幸福和滿足”,因為“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
⑵“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系,使自己的心臟隨人類心臟的跳動而跳動”,即可以是我們領略到人類的所思所求。
⑶“使我們集中心智。”
⑷“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
3、請一同學朗讀第3段
思考:既然我們知道了經典的作用,知道讀經典的重要,為什么有人讀了經典作品卻沒有發現他的價值,沒有獲得教養?
明確:因為獲得教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可教養的客體”,也就是個性和人格。
4、你覺得為什么和個性或人格有關?“愛的閱讀”怎么理解?
明確:一個人沒有個性和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費。作者認為讀書人要有愛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對知識的敬重。就是讀書人自己必須是有獲得教養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追求。如果人沒有人格,沒有個性,他的閱讀也未必能獲得教養。讀書人必須有獲得教養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個性的追求。只有這樣的人,才把讀書看成是獲得教養、獲得生命意義的途徑。
5、作者認為閱讀不在于數量,這里倡導的是怎樣的讀書觀?
明確:作者認為讀書是為了“心的教養”,他倡導的是“愛的閱讀”,善于讀書的人,并不追求數量,而只追求他心靈的獲得,這是有效的閱讀。閱讀的本質不在于積累某些知識、提高某種技能,而在于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意義。
6、作者之所以提出“獲得教養是有前提的”這一問題,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誘惑,存在著輕視讀書的現象,請于第4節中分條列舉。
明確:(1)對書籍輕視,不愿埋頭讀書,只圖生活享受。
(2)只看報紙和流行文學,不讀經典作品。
7、閱讀第4節,思考在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我們到底要讀什么樣的書?
明確:作者建議讀書應該從基礎閱讀開始,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時要提高閱讀的層次,讀“杰作”,因為讀流行文學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養。
8、為什么我們要“認真對待” 杰作,“花力氣”,“下功夫”讀杰作?
明確:因為杰作不像報紙和流行文學那么適口,也因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價值和人文價值,如果我們只是膚淺地閱讀,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也是無法從中獲得教養的。
9、第5節作者總括了前三節的內容, “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價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杰作的偉大的。
明確:“自己的價值”就是對自我修養的追求,對精神和心靈的完善的追求,這樣才能發現杰作的真正價值。而一些人對閱讀杰作不愿意花力氣、下工夫,是沒能正確認識讀書的目的,沒有認識到自我修養的追求,因而也不會發現杰作的價值。黑塞的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度。黑塞闡明了一個認識,即問題不僅在于多讀,更在于“愛的閱讀”、“敬重知識”和 “心的教養”,——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教養,只有“用心”,閱讀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討論探究,我們明白了讀書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我們要用心研讀經典作品,在書籍中發現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獲得教養。
七、作業布置
熟讀并仔細預習文章第二部分。
附:板書設計
獲得教養的途徑
赫爾曼·黑塞
教養的內涵 追求精神和心靈的完善
增強和擴展自我的意識
一(1-5)獲得教養的途徑
作用
研讀世界文學是獲得
教養的重要途徑 前提
方法
二(6-7)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