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課文《輪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
《輪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一:
課上完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因激動而興奮的小臉,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這么難讀、難懂的一篇課文,孩子們卻讀得那么入情入境。雖然霍金離我們的生活是那么遙遠,但是現在,孩子們一個個被霍金樂觀、堅強的精神深深感動著。回顧教學過程,我覺得以下三點做得比較好。
1.利用資料、錄象等拉近學生與霍金的距離
孩子們對霍金了解不多,對盧伽雷氏癥更是聞所未聞。只讀文字,對孩子的心靈沒有什么沖擊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從文章后半部分記者的采訪入手,利用記者采訪錄象,讓學生親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個手指會動,連說話都是異常艱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盧伽雷氏癥給霍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從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堅強、樂觀。另外,利用資料結合文本讓學生了解盧伽雷氏癥是多么可怕的一種疾病。
2.結合實際,將心比心,感受強者魅力
現在的孩子們從小生活在蜜罐里,他們沒有吃過苦,更體會不到殘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艱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兩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將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堅強和樂觀。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為了幫助學生讀懂這段話,讓學生想想,“如果讓你說說你擁有什么,你會說什么?”孩子們從霍金身上學到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懂得了雖然生活給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卻有一顆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運對霍金如此殘酷時,看著霍金的圖片,啟發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這樣的厄運,你會怎么樣?”此時,孩子們對霍金的不幸和堅強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學家”,引入文章,整體感知
霍金不僅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還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而這兩方面的內容是揉在一起介紹的。因此,我抓住課后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個‘非凡’的科學家”組織教學,從整體入手,對霍金有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認識。而這樣的教學也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輪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二:
《輪椅上的霍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人肺腑。我懷著對霍金的崇敬認真地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也非常想讓學生從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因此,在教學之前也要求同學們查找了一些關于霍金的資料。所以,整個課堂同學們的熱情高漲,我堅信霍金的身殘志堅的表現一點會深深地感染著大家,感動著大家,成為同學們今后人生路上的勵志成才的榜樣。
【六上課文《輪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蘇教版六上《10輪椅上的霍金》課后反思?06-27
蘇教版六上《10、輪椅上的霍金》課文內容04-02
輪椅上的霍金課文讀后感08-14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及反思06-21
輪椅上的霍金課文內容(精選8篇)01-15
《輪椅上的霍金》語文教學反思01-22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案例及反思04-06
蘇教版課文《灰椋鳥》的教后反思04-05
蘇教版六上《詹天佑》教后反思匯總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