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課后反思精選
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課后反思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經典的小說,怎樣才能通過一篇讀書筆記打動孩子,走進孩子的心?教學時,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 聯系課文,體味生存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他獨立生活28年,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啊!同學們,你能想象嗎?請仔細閱讀課文8—12小節,聯系課文內容,想想魯濱遜在荒島上會遇到哪些困難?”
學習這一段,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從文中找出他如何在孤島生存的語句,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他的生存方式,來想象他曾經遇到過哪些困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并且仔細研究內容,有根據地想象出他曾經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沒有衣服穿……再聯系課文得知他是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樣,進出課本變得自然、有效,好象反過來學習課文內容,其實三句不離本行。
二、 積累名言,啟發回味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這是書中的一句名言,我先舉了個黑夜一人在家的例子,引起學生共鳴,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實際上就是沒有戰勝苦難的勇氣與信心。接著我又給了另一句名言:“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再讓學生猜測一下當時魯濱遜的處境,并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理解。學生邊積累,邊回味,明白讀書還要有慧眼。
三、 摘選段落,激發興趣
在教學緬兒想象魯濱遜這個人物前我補充了一段小說片段:“我現在既已登上了陸地,平安上岸,便仰臉向天,感謝上帝令我絕處逢生,因為幾分鐘之前,我還幾乎無一線生還的希望。現在我相信,當一個人像我這樣能死里逃生,他那種心蕩神怡,喜不自勝的心情,確實難以言表。我也完全能理解我們英國的一種風俗,即當惡人被套上絞索,收緊繩結,正要被吊起來的時刻,赦書適到。這種情況下,往往外科醫生隨赦書同時到達,以便給犯人放血,免得他喜極而血氣攻心,暈死過去:狂喜極悲,均令人靈魂出竅……”學生讀著讀著就笑起來了,忍不住交流起來。這時適當的引導,孩子對小說的興趣大增,課后就會主動去借閱,并對下文人物形象的教學起到了過渡作用。
當然,文章不僅僅是描寫《魯濱遜漂流記》。走出小說,我讓孩子們明白了家傳的期望,寫寫緬兒的贈言,討論女孩子要不要讀這本書,如何寫一篇讀書筆記。但是正因為小說已經深入人心,后面的教學才能順利地進行,才能讓文章學得有滋有味。
2、《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課后反思【公開課】
這節課,是我上公開課以來,最輕松也最忐忑的一節課,但現在我最坦然也最無悔。
說輕松,是我只在周五放學時布置了預習提綱強調學生預習,周一下午安排了展示組(周二上課)提示組長帶領組員認真準備,其余全部放手,什么都沒做,省了很多麻煩事。
說忐忑,是我似乎對這節課究竟能上成什么樣子最沒底。以往只要是公開課哪能不進行一番搜腸刮肚的準備,從課件到教學設計,從導語到過渡語無不需要再三斟酌。而這次我懶成這樣怎能有底,況是公開課,不說要多精彩也不愿搞得太砸啊。但我依然在忐忑中堅決放手,不是我自信自己和學生的水平有多高,而是我再也不愿為了博美名而特意拔高自己。我甚至常常在想我們的很多所謂成功的課,教師從教態到語言都精彩到完美無缺,學生個個正襟危坐、凝神靜聽,發起言來慷慨激昂,表起態來信誓旦旦,讓人感覺一節課的收獲足以震撼靈魂,感動至死,似乎教育效果超好。但這真實嗎?學生的真正收獲究竟有多大?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真的會經常被震撼嗎?
況且,既然我們的學生都提前進行了自學,作為六年級的對小組展示已經有一定能力的學生為什么不能在課下進行充分的準備,而在課上充分利用課堂“場”的'效應把它變成一場匯報與交流的盛宴?是否為了完成環節而必須在課堂上做一個其實根本不充分只是在做樣子的預展?在學生都已經對所學課文進行過一番自學組內學之后我們的激情導入揭示課題是否有些畫蛇添足?
我決定這節課以簡潔、素凈為原則,剔除一切繁文縟節,刪去一切招展花枝。開場白,廢話少說,直入展示環節。學生們按組輪流登臺,各自按預先做好的準備井然有序地展示,順利完成。說實話,我們的課算不上多精彩,但有令我欣慰的地方:各小組能夠自己組織完成一番順暢、條理清晰、講解正確又形式多樣的展示,很棒;課上有幾個同學發表了驚人論斷(一生說:“大家都在說堅強,然而我要說有時候也要學會放棄,不能一味堅強。”我很贊同,并說當堅強時則堅強,當放棄時則放棄,有時候放棄也需要莫大的勇氣。一生說,武則天為了當女皇狠心殺了很多親人。我說:“其實成就大業不一定要以犧牲親情為代價。當然如果是有的親人依仗權勢胡作非為而受到懲罰的話,那就是大義滅親。為國家、為民族、為正義的犧牲是值得敬重的。”)我相信學生們在受到特定觸動而發表論斷是有意義的,而教師的及時點撥對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也是有意義的。
當然,我深知這節課依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不少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仍需要提高;有的展示內容只是在復述,并非已經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大部分同學自學的能力還不高,學習效果還有待提高;學生們還沒有能夠真正深入讀書,獲取豐富的知識。自知任重道遠,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直很向往那種大學氛圍,就是跟著一群學者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實則受益匪淺。我希望我們的教學也能像這樣在一種輕松、自然、正常的狀態下每天都能有所收獲,天長日久不愁你不長進。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學反思匯編06-06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后反思11-20
第11課《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學反思05-25
讀《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有感02-02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讀后感03-30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讀后感范文05-11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讀后感3篇03-30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