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課文《最后的姿勢》精彩教學片斷
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沖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師:同學們細細的讀一讀,你從哪些詞中能感受到譚老師的高大形象?(學生邊讀邊圈畫)
生:我從“立即”、“拉到”、“撐”、“護住”這些詞中覺得譚老師很了不起。
師:你找的很準確。能結合當時的環境具體的說一說你的理解嗎?
生:我從“樓房搖晃的厲害”、“吱吱聲”體會到當時情況非常危急,譚老師沒有其他辦法,拉學生到課桌底下是唯一保護學生的辦法。
生:我覺得譚老師“撐在課桌上”是為了穩住課桌,怕它隨著樓房的劇烈搖晃而倒下來。
師:“撐”表示的是一個動作,同學們可以在下面試一試,感覺一下。(學生做“撐”的動作)
師:“撐”可以換成“放”、“按”這些詞嗎?(學生演示“放”、“按”的動作。
生:“不可以。因為人撐在課桌上,全身都繃緊了,充滿著力量,而“放”、“按”不行。
師:讀讀下文,你覺得“撐”還能起到什么作用?
生:譚老師可能意識到磚塊、水泥板會重重的砸下。他怕課桌承受不了重力,所以繃緊著身體,使出全身的力撐在那兒擋一擋,好保護課桌下自己的'學生。
生:譚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學生,說明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著學生的安危,真是一位好老師!
師:同學們能緊扣住這幾個表示譚老師動作的詞,結合當時特定的環境,細細品味句子,這個方法很好。大家放聲地讀一讀這一部分,你能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千秋老師?
生:我讀出了一個從容不迫的譚老師。
生:我讀出了一個鎮定自若的譚老師。
生:我讀出了一個誓死護衛學生的譚老師。
生:我讀出了一個一心為他人著想的譚老師。
生:我讀出了一個充滿愛與責任的譚老師。
師:是啊,譚老師對學生始終充滿著愛,即使災難瞬間發生,他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學生這一壯舉,這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叫責任!(出示最后的姿勢圖片,音樂響起)
師:讓我們把鏡頭重新拉回那一刻,一起來看一看譚老師在生死攸關的一刻偉大的壯舉吧!(學生齊讀)
…………
教學反思:
“學貴有疑,學貴有法”,在這個片段中,教師始終堅持讓學生自讀自悟。面對理解的難點,教師能及時提供學法的指導。如品味詞語時讓學生結合地震時山崩地裂,學生的生命岌岌可危,來體會譚老師的鎮定自若,舍生忘死的壯舉。如學生對“撐”理解不夠透徹時,教師通過讓學生做一做動作,和相近的詞語比一比,再結合上下文想一想等方法,讓學生反復揣摩詞語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最后因勢利導,整體感受譚千秋老師的高大形象,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年級課文《最后的姿勢》精彩教學片斷】相關文章:
誰有最后的姿勢課文?02-27
讀課文《最后的姿勢》有感04-23
《最后的姿勢》教學反思精選05-24
《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03-02
《最后的姿勢》課文讀后感范文03-01
讀《最后的姿勢》課文有感400字04-29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最后的姿勢》課文12-17
《最后的姿勢》感謝師恩課文讀后感03-01
蘇教版六上《6、最后的姿勢》課文內容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