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能說出文中“南極精神”的內涵,理解“三個太陽”的含義。
2.能結合文中具體內容分析本通訊在選材和構思上的特點以及語言的特點。
3.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悟民族的膽略、氣概以及崇高的南極精神。
●重點:明確通訊在選材和構思上的特點以及語言的特點。
預習導學
1.作者簡介。
黃傳會,當代作家,長年筆耕不輟,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希望工程紀實》《中國山村教師》《中國貧困警示錄》。他的報告文學作品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曾多次在全軍、全國獲獎。 |
2.給加點字注音。
亙古(gèn) 粗獷(guǎng) 混沌(dùn)
舷窗(xián) 佇立(zhù) 翩躚(xiān)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為了籌建長城站,他嘔心瀝血。
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
(2)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
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
(3)一條條雪墻像是翩躚起舞的銀龍。
形容舞姿的輕盈。
4.整體感知。
這篇通訊記敘了一位中國女畫家經過執著努力來到南極,戰勝了生理和自然條件造成的困難,為中國南極長城站建設出力并為之作畫立傳的經過,表現了南極考察隊員為祖國、為事業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贊頌了我國科學式作者的民族氣概和非凡膽略。
5.內容概括,結構分析。
全文四個小標題,引領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四個部分的文字。
第一部分:女畫家 向往并爭取去南極工作的經過及愿望實現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動心情 。
第二部分:女畫家在南極的緊張工作和生活,寫她對南極、對風暴以及對南極人的觀察和感受。
第三部分:女畫家在長城站過生日以及她在長城站后山上的所見所思所感。
第四部分:女畫家為長城站精心制作了一幅壁畫,畫中的三個太陽給考察隊員們留下了藝術想象的寬廣天地。
合作探究:
問題一:文章為什么以“三個太陽”為題?
本篇通訊的標題“三個太陽”,直接取自女畫家為中國南極長城站所畫壁畫的內容,既緊扣畫家的畫,又突出南極的特點:沒有黑夜,正如南極考察隊員開拓事業的忘我獻身精神。這樣命題,新穎醒目,含義深長,給讀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這里的“三個太陽”可以是指:南極、南極人和南極精神;也可以象征南極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可以是代表不同時期的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老、中、青三代人;可以代表祖國、南極、世界。
問題二:從女畫家的種種表現看,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南極精神”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這位女畫家是一位具有冒險精神和英雄氣概的人,具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的人,具有敢為天下先的闖勁和開拓精神的人。
南極精神:就是我國考察隊員在南極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朝氣蓬勃、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團結拼搏、豪邁樂觀、為國爭光的精神。
問題三:文中插敘了畫家申請赴南極的始末,申請過程中畫家遇到了哪些困難?交代這些困難有何作用?
所遇困難:名額擠不上,自籌部分經費,性別不方便,行業不對口等。
作用:突出女畫家爭取南極之旅的曲折、艱難,造成懸念,引起讀者興趣。
問題四:讀完全文,你會發現文章里一個人物的名字都沒有出現過,連文章的主人公女畫家都沒有名字。你認為作者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作者提人物名字,意在表明南極精神是我國前后好幾代科學家身上共同體現的精神,是一種群體精神,是一種民族精神,而不僅僅是某個人身上所具有的。
問題五:文章以“南極!南極!南極!”結尾,使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是反復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女畫家離開南極時對南極的依依不舍之情,對南極人和南極精神發自內心的贊美、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