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1
《宇宙里有些什么》這是一篇介紹宇宙的有關知識的科學小品。作者以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在介紹“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對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熱愛,對未知的科學世界的向往。因此在學習本課時,應繼續激發學生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初一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在教學時,師生共同感知課文內容,我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采用感知、品味、探究、拓展的學習方法。感知:初讀課文,明確文章寫了什么。品味:再讀課文,理解語言的生動性。探究:思考并回答解決有疑問的問題。拓展:從課內跳出課外, 提供有關宇宙的知識的短文,請學生以“我眼中神秘的宇宙”或“未來的宇宙”等話題,暢談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更多的了解有關宇宙的信息,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2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以生動的語言說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
宇宙遼闊深邃,也很神秘,但是離我們又太遙遠了,無法直觀地去感受觸摸,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希望能進一步幫助學生近距離直觀地去感受宇宙,就在網上找了有關宇宙的一段3分鐘視頻和一些圖片,組內聽課的老師提出了立足于課本立足于語文味的看法,我又思考了一番,能否把雙方的思想結合起來,在“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說了宇宙中有些什么后可以適時地出示一些圖片,并讓學生看圖片指認相關的物質,對了解宇宙物質的組成會不會起到更為顯著的效果。
我在補充課外知識時花的時間太多,在同仁們的啟發下我意識到主要是我的教學環節中學生活動還不夠充分,因為教學手法沒有能再精心優化,出現了多處手法重復的問題,教學設計如果調整為整體感知--語段精讀--欣賞語言,是不是更為可行,當然,如果干巴巴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只會讓學生望而卻步,那么,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至關重要了。我應與學生進一步對話,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
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意識,語言意識和方法意識,進一步優化我的課堂教學環節。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是初一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對說明文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我把教學重點放在說明方法和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生動性上。在分析說明方法和品味語言的環節中,我注重對學生的示范作用,然后再讓學生去做,這樣可以給他們指明方向。學生的回答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在評點的過程中也糾正了。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也積極思考,但涉及面還不是很廣,有的學生自始至終都很沉默,這部分學生有沒有掌握,我還不很清楚。這是我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教育是面對所有學生,而不是某些學生,應該給更多的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即使有的同學由于膽怯不敢舉手發言,我也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養成踴躍發言的好習慣。
【七年級上冊《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08-15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3?則06-22
七年級語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反思12-17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設計?+說課稿05-11
《宇宙里有些什么》優質教案04-05
初一上冊《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案例分析05-16
初中課文《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學案例04-03
蘇教版八下《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后反思04-05
《宇宙里有些什么》優秀教案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