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1
教學目標:
1.了解貝聿銘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學習課文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感受貝聿銘的愛國之心,并從中獲得啟迪。
教學重、難點:
1.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表現出來的革新創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心。
2.精心安排,選擇材料描寫人物的方法。
3.詳略,正面側面描寫人物,多種表達方式的結合。
教學課時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字形。
貝聿【yù】銘躋【jī】身牛犢【dú】卓【zhuō】越軒【xuān】榭
勘【kān】探剔【tī】透籍【jí】貫聘【pìn】請穎【yǐng】
幻【huòn】想遴【lín】選抉【jué】擇化妝【zhuāng】
2.掌握下列詞語的詞義。
魅力:指處置事情所具有的膽識和果斷的作風。
初露頭腳:剛剛顯示出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變幻莫測:變化很多,使人無法捉摸。
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潮。
坦誠:直率誠懇。
力排眾議:竭力排除各種議論,使自己的意見占上風。
遴選:挑選。
融為一體:若干種不同的事物互相滲透,合為一體。
熔于一爐:比喻各種事物融合在一起。
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構思)。
相得益彰:指相互幫助,互相補充,更能顯出好處。
走進課文:
二、整體感知:
導入:用《我的中國心》的歌詞導入美籍華人貝聿銘為當地為世界為整個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和不朽的功績,也為中華民族增光添彩。
(一)介紹貝聿銘。(課下注釋可以閱讀)
(二)現在我們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資深記者,現在由你來撰寫這篇通訊,那么你會如何構思?會介紹和展現和貝聿銘有關的哪個方面的內容?(充分的思考,展開想象)總結:作為貝聿銘這樣一位享譽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有可寫的東西。
①可以敘寫他的生平和求學歷程,說明年青時奠定的基礎是他一生輝煌的前提。
②可以選擇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偉大成就。
③可以敘寫他的家庭,突出父親、妻子對他的影響,一個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著堅強的后盾,那就是他的親人。
④可以寫他為中國作出的貢獻,突出一個海外游子的中國情。
(三)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假如你就是小記者,請你就某一個方面介紹一下貝聿銘。
學生朗讀。互相介紹。
三、再讀課文:
(1)為什么作者不用《貝聿銘傳》、《一個偉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卻偏給名為《展示華夏文化魅力》?(這個問題等分析課文后再給答案)
明確:貝聿銘作為一位杰出的建筑師,他已不僅僅是在設計建筑,從事一種實實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筆和尺“進行藝術創作,設計給人帶來美感和享受的藝術作品。也就是說,他設計的建筑物,從肯、巴、香到中銀,很大程度上其意義已不再是一件單純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經典的不可重復的藝術作品,而藝術是從屬于文化的。而這一件件藝術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繼著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華夏兒女之手,是一現代建筑藝術同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相結合的產物,如香山飯店。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就貝所展示的不僅僅是建筑的藝術,更是華夏的文化,是一個海外華人的赤子之心,愛國情懷。
(2)本文開篇就提到主人公嗎?偌長的一段不見主人公,為什么?
明確:貝聿銘是位杰出的建筑師,體現其價值的最好方式莫過于他設計的建筑物。故開篇先宕開一筆,通過描述他設計的一個著名建筑物——中國銀行總部大廈,激發讀者思考:如此宏偉建筑是出自誰手呢?從而引出設計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導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點出了其身份。
(3)這座大廈的特點是什么?請用兩個短語概括。
明確:驚人的氣勢:體現在兩個入口的數字上。
高貴的氣質:內部巨大的園林空間設計。開篇就以這具有驚人氣勢高貴氣質的建筑突出了貝聿銘建筑的獨特,不同凡響。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
(一)文章的三個小標題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這三個小標題先講貝聿銘在國外的建筑成就,后講他在國內的建筑成就。講國外建筑成就,先講從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講后來的突出成就。全文內容層層深入,按照初露頭角——創建筑奇跡——不變的中國心來安排,最后歸結為“貝聿銘是建筑藝術家”。)
(二)貝聿銘從事建筑設計50余年,設計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寫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處理了詳寫和略寫的關系。詳寫和略寫相結合,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
(寫貝聿銘早期成就時全用略寫;寫突出成就時詳寫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寫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項大型建筑。作用:既可以讓人們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點內容。)
二、研讀課文:重點研討“在非議中屢創建筑奇跡”這一部分。
(一)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
1.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
2.本部分重點寫了他的具有世界影響的三座建筑物的設計和建造,它們各有何特點?
3.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明確:
1、詳寫了約翰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和建造。略寫了他設計的建筑物類型之多、范圍之廣。
2、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特點是: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的特點是:向周圍環境構成高度協調的景色。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特點是: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3、描寫、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
(二)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貝聿銘設計的建筑作品在剛剛建成的時候,往往招來非議,但是不久又總是能夠成為當地人的驕傲,或者那個城市的'一個標志。
明確:貝聿銘的設計往往帶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超前意識,所以在當時不能為人們接受,而當人們懂得了他的設計意圖以后,就會認識到它的價值。
2、中國建筑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確:“中國建筑的根”指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好的“根”是指中國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枝”指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插枝”指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筑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
3、“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征之一,應該讓它‘抬抬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的驕傲。”
明確:表現了貝聿銘作為一個中國人要為民族爭光,要為中國爭氣的愛國心。
4、“我的根在中國”“中國建筑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
明確:
①指生命之源,民族之本。
②指中國傳統的建筑藝術。
③指中華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
三、體會感悟
(一)貝聿銘的愛國之情到底體現在哪里?
明確:①“66個年頭”說明他離開祖國的時間已經很長,然而一生對中國的深情卻依然縈系于懷,落實到生活中就表現為語言、衣著打扮、生活習慣、家庭布置等都是持中國傳統。②將現代建筑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筑特色相結合。代表建筑物是: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
(二)研讀最后一段。從貝聿銘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可貴的東西?
明確:敢于創新、勇于探索、敢于挑戰、熱愛祖國、永不滿足、開拓進取……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
四、選擇作業:
1、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一幅21世紀學校的建筑圖。
2、搜集有關愛國的名言、警句或詩歌。
3、寫作:我心目中的天安門。
4、圍繞“愛國”這一主題,請你寫一篇文章、畫一副畫、或者用其它的形式來表達你的愛國之情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書下生字詞。
(2)培養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質疑的能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對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養學生欣賞建筑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貝聿銘大師在建筑設計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學難點:
貝聿銘在建筑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造和他的一片愛國之心。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筑歷史的長廊中,一個人的名字被書寫在了頂級大師的行列,他就是美籍華人貝聿銘.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建筑大師.(展示多媒體課件---貝聿銘簡介)
二、解題
華夏顧名思義指,誰展示了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并解釋詞語:
剔透軒然大波 · ·
遴選縈系 ··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出:
(1)在美國的建筑界,貝聿銘
(1)是怎樣一步一步初露頭角的?
(2)在人們的非議中,貝聿銘設計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們的稱贊?
(3)你對貝聿銘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讀課文
〈一〉感悟貝聿銘的杰出藝術成就。
(1)出示快速閱讀方法,學生快速閱讀課文。
快速閱讀方法:即不出聲,不四視,眼光沿中軸線左右移動,視幅要寬……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章中能體現貝聿銘杰出建筑藝術成就的句子。
(3)學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師及時評析。
〈二〉感受貝聿銘的`一片愛國之心。
1、學生找出文中能表現貝聿銘的愛國之心的句子。
2、交流體會。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心》,學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貝聿銘的一片愛國之心。
五、遷移:
1、學生談本節課的體會。
2、學生談還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愛國之心。
六、:
從剛才同學們的談話中,老師感受到了大家的愛國之情,我們只要立足現實,打好基礎,在學習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貝聿銘那樣擁有高超的技藝,定會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走進貝聿銘、了解貝聿銘,請看本節課的作業。
七、作業:
圍繞“愛國”這一主題,請你寫一文章、畫一副畫、或者用其它的形式來表達你的愛國之情。
八、板書設計: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藝術成就赤誠的愛國之心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3
課程目標
知識與理解:使學生了解華夏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底蘊,包括但不限于語言文字、傳統節日、文學藝術、哲學思想、科技發明等方面。
技能培養:培養學生的資料搜集、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通過項目式學習展示文化魅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激發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的意愿。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引入與背景知識(約15分鐘)
導入活動:播放一段融合多種華夏文化元素的短片或PPT,如《舌尖上的中國》片段、傳統節日慶祝視頻等,激發學生興趣。
文化概覽:簡述華夏文化的悠久歷史和主要特點,介紹幾大文化體系(儒家、道家、佛家等)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第二階段:深入探索(約30分鐘)
分組學習: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一個主題(如書法、京劇、四大發明、唐詩宋詞、茶文化等)。
任務分配:
搜集資料:利用圖書館、互聯網資源收集相關主題的歷史、現狀、影響等信息。
分析討論:小組內討論該文化元素的魅力所在,及其在現代社會的應用或影響。
準備展示:準備PPT、小品、實物展示等形式,準備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與交流(約40分鐘)
小組展示:每個小組輪流上臺,通過多媒體、表演、實物展示等方式分享他們的研究發現和感悟。
互動問答:展示后設置Q&A環節,鼓勵其他小組成員提問和討論,促進課堂互動。
第四階段:總結與反思(約10分鐘)
集體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弘揚華夏文化,討論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獨特性的重要性。
個人反思:請每位學生寫下自己最感興趣的文化元素及原因,以及未來如何為傳播中國文化貢獻力量的想法。
課后作業
文化日記:要求學生在未來一周內,每天記錄一件身邊的華夏文化實踐或體驗,可以是節日習俗、飲食文化、傳統藝術欣賞等,并簡述感受。
創意項目:鼓勵學生以小組或個人形式,選擇一種華夏文化元素進行創新設計,如設計一款結合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產品、創作一首融合古詩詞意境的現代詩歌等。
教學資源建議
利用國家圖書館、博物館的數字資源庫。
推薦權威的文化類書籍、紀錄片和網站。
邀請文化學者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線上或線下的講座交流。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展示會活動《包包展示會》教案08-25
魅力團支書、活力團支部風采展示活動策劃書11-01
幼兒園展示課教案12-27
展示的近義詞08-02
展示羽毛08-15
經典的魅力07-28
魅力07-13
魅力07-18
魅力07-13
魅力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