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霧凇》說課稿范文

發布時間:2017-10-31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一、說目標

  《霧凇》是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第7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神奇的景象,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是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欣賞、嘗試探究的極好憑借。中年級學生情感豐富,好奇心強,對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且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和研究能力。針對教材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為本課制訂了下列教學目標: 1 通過多種形式去理解詞語,進而去感受霧凇的美麗奇觀。2 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通過“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等詞語感受霧凇形成的奇異景象。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并要求“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努力挖掘霧凇的“美”與“奇”,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深刻感受、合作探究,提高語文素養。

  二、聯系實際說策略

  情境教學法。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形象,而且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對課文描繪的霧凇奇觀很陌生,僅憑想象和抽象的語言文字難以深刻感受、領悟。因此,教學時我將通過精美的課件,將學生帶入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讓學生充分感受霧凇的形象美,深刻領會課文的語言美。

  三、教學互動說流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

  1 欣賞中國的四大自然奇觀。通過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云南石林的“奇”是“千姿百態的石林”,長江三峽的“奇”是“壯麗河山”,桂林山水的“奇”是“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最后介紹霧凇,設疑“那霧凇的奇又體現在哪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 欣賞霧凇景觀,教師邊描述邊播放圖片,它,像盎然怒放的銀花,晶瑩閃爍……為學生下面“說說霧凇給你留下的印象”提供例子。在欣賞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霧凇給你留下的印象,從而引出課文的學習。

  第二步:感受景觀的“奇”

  1 霧凇也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作者是如何把剛才的畫面描繪出來的嗎?請同學自讀課文并找出描繪霧凇的詞句。

  “ 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A 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圖描繪的方式理解“潔白晶瑩”,讓學生用相同的方法理解“銀光閃爍”。在這里讓學生感受到理解詞語的方式不是只有查字典這一種方式。

  老師過渡,這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的霜花,美得動人心弦,難怪作者會說霜花“美麗動人”。從而理解“美麗動人”。學生通過對詞語的理解認識霧凇潔白晶瑩的色彩美和銀光閃爍的光澤美,并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這種美。

  B 理解“十里長堤”,輔助圖片。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很少用“里”這個單位來形容路程的長短,所以在這里重點理解“里”這個字的意思,讓學生知道1里就是500米,10里就是5000米。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十里長堤都是潔白晶瑩的霜花是非常壯麗神奇的景象。

  2 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的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提出“瓊枝玉樹”。A 用注釋的方式理解“瓊枝玉樹”。十里長堤上所有的樹木都被霜花覆蓋,像玉一樣晶瑩剔透。B 用尋找近義詞的方式理解“千姿百態”。

  通過理解“千姿百態”和“瓊枝玉樹”這些詞語來感受霧凇的美麗奇觀。從而明白“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十里長堤上所有的樹木都被晶瑩剔透的霜花覆蓋,就像千萬朵梨花盛開一般,異常美麗。不是一般的美,進一步感受霧凇景觀的神奇。 相機指導朗讀。

  第三步:探究形成的“奇”

  當然,霧凇的神奇不僅僅來自它給人的視覺感受,還有它形成的獨特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彼越虒W時與學生一起做實驗,看視頻,讀文字來探究霧凇形成的“奇”。

  1 首先了解霧凇形成的特定季節“三九嚴寒,大地冰封”。

  通過字面感受“三九嚴寒,大地冰封”的詞意。

  2 看視頻,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岸邊結冰,只有松花江不結冰。)教師適時補充小資料“松花江流經市區之前結著冰,流經吉林市區之后又結著冰,偏偏在吉林市這一段非但不結冰,還彌漫著陣陣霧氣,也就是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一定的水溫之下才能形成這漫天霧氣。神奇!睆亩靼住八苫ń鹘浭袇^的時候,不結冰!

  3 當水溫明顯高于當時的氣溫,松花江流經市區時,非但“不結冰,”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

  用實驗來證明水溫高于周圍環境時,會有霧氣產生。(將熱水倒入杯中,杯口便有陣陣霧氣產生。)讓學生觀察,看到什么?(霧氣)請生用捂住杯口,去感受,發現手上明顯濕濕的(這就是空氣中的水汽。)用實驗的方式理解霧氣就是空氣中的水汽。

  4 再讀文,通過“彌漫”“涌”“籠罩”“淹沒”等詞語感受松花江上的霧氣多,從而理解“飽和”的意思。從文章的字里行間理解詞意。

  形成霧凇奇觀首要條件便是“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

  5 要形成霧凇奇觀還要什么條件?(遇冷)。冷到什么程度(0下30度)空氣中的水汽遇到極低的溫度便會凝結而成。這與水結冰的道理是一樣的。

  6 這漫天霧氣又是怎樣遇冷凝結成霧凇的呢?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自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從“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等詞中體會霧凇是無聲無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結而成的,并輔以多媒體讓學生更直觀的去感受。 7 通過男女生的賽讀,進一步感受霧凇形成的奇。

  第四步:感受個性化的贊美

  1 播放視頻帶領學生走近霧凇。

  2在此基礎上,通過讀將人們對霧凇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3創設情境: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松花江畔,面對美麗的霧凇奇觀,你會如何贊嘆?假如你是小導游,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詩人,你會吟些什么?假如你是小音樂家,你會唱些什么?……這一環節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支撐,讓學生放飛想象,在創造性的練習中個性表達,在贊美中升華感情。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當做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來贊美霧凇。

  第五步:引導課外探“奇”

  抓住學生欲罷不能的心理,趁熱打鐵,以課堂為支點,自然向課外拓展延伸:出示彩虹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簡單說說彩虹的“奇”,形成條件等。

  進而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深入地去探究大自然中更多神奇的自然景觀。

  地球上還有很多奇特的景觀和自然現象,如彩虹、火燒云、溶洞,它們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美?它們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請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選擇合作伙伴,探究自己喜歡的問題,并選用小論文、觀察日記、攝影、圖畫、詩歌等形式,向老師和同學介紹探究成果,表現景觀獨特的美。如此鼓勵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必然會在綜合性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不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区一 | 日本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自拍视频在线看伦 | 亚洲产精品VA在线观看 | 天天躁日日夜夜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