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上冊《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課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課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從前,在瑞典的一個小村莊里,有個小男孩兒名叫尼爾斯。他十二歲起就開始冬季上學念書,夏季放牧鵝群。尼爾斯非常調皮,要么追得鵝滿地跑,要么就拔鵝翅膀上的毛。鵝都非常怕他。
有一天,尼爾斯獨自在家看書,沒想到,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沒睡多久,尼爾斯就被一陣吵鬧聲驚醒了。他剛抬起頭,便失聲驚叫起來。放在桌子上面的鏡子里面,竟然出現了一個小尼爾斯!原來自己已經變成一個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兒了。肯定是他干的!尼爾斯想起了媽媽說過的小精靈。
尼爾斯決定去尋找小精靈,懇求他把自己變回原樣。他向院子跑去,鵝們圍了上來,一邊啄他,—邊伸著脖子叫著:“好哇,現在該輪到你害怕我們了吧!”
這時,—群野鵝飛過村子上空,看到他們的親戚(qi)家鵝,大聲叫道:“跟我們一起飛到拉普蘭去吧!”一只年輕的公鵝馬丁聽了,張開翅膀,就要飛起來了。尼爾斯看準機會,摟住了他的脖子。
沒等尼爾斯清醒過來,他和馬丁已經高高地飛到空中。大風在尼爾斯的耳邊呼嘯。尼爾斯牢牢抓住鵝毛,鼓起勇氣睜開眼睛,看到了頭上的白云和地下的黑土。野鵝們一股勁兒地向前飛。雖然尼爾斯想回家,但已經完全不可能了。
到了黃昏,馬丁累了,就落到了后面。他竭力拍打著翅膀,想追上前面的野鵝,可他幾乎連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他覺得自己好像被箭射中—樣,直往下墜。幸虧下面的路邊有棵細長的柳樹,馬丁撲到樹頂上,停在樹杈[chà]中間。
馬丁垂下翅膀,脖子像破布條似的耷拉下來。尼爾斯不禁憐惜起馬丁來,安慰他說:“用不著為他們拋棄你而傷心,休息一下回家吧!”馬丁感激地看了他一眼,使出渾身力氣,猛地沖上高空,追上了野鵝。
夜幕降臨,野鵝群飛下去宿夜。他們一落地就鉆到湖水中去了,岸上只留下馬丁和尼爾斯。馬丁伏在地上,好像死了一般。尼爾斯擔心極了,抓住馬丁的脖子,使勁把他拖到湖邊,又把他的頭浸到冰冷的湖水中。好半天,馬丁才慢慢睜開眼睛,蘇醒過來。
那群野鵝抖著羽毛上了岸。—只老母鵝走在最前頭,她就是野鵝的領袖阿卡。
阿卡看到尼爾斯,詫(chà)異地問:“你是誰?”尼爾斯說:“我叫尼爾斯,本來是人,但今天早上……”沒等他說完,野鵝們嚇得紛紛倒退。野鵝祖輩傳下的遺囑就是不能相信人類,因此,不管馬丁怎么調停,阿卡還是只同意尼爾斯留一夜。最后,他們來到湖中央一塊浮冰上宿夜。
所有的野鵝都睡熟了。一只狐貍鉆出樹林,躡(niè)手躡腳地向湖邊走來。他早就看到了這群野鵝,想象著野鵝肉的美味呢!可是,廣闊的水面橫在狐貍和野鵝之間,他急得百爪撓心。突然,浮冰被風吹向岸邊,狐貍蹲下來,耐心地等待著。
湖岸和浮冰之間的水面越來越窄,浮冰終于碰到了湖岸。狐貍看準時機,一下跳到浮冰上面,無聲無息地向野鵝群走去。警惕的阿卡突然察覺了,她尖叫著飛到空中,鵝群跟著飛起,然而藏在馬丁翅膀里的尼爾斯卻掉了下來。
尼爾斯睜開眼睛,看見狐貍咬著一只野鵝,立刻趕過去喊道:“快把鵝放下!”狐貍看清他的敵人不過是個小不點兒,便毫不理會。尼爾斯急了,一把拉住狐貍的尾巴。這一出其不意的攻擊,使狐貍松開了嘴,野鵝趕緊拍打翅膀,奮力地向湖中飛去。
“啊,你好大的膽子!”狐貍惡狠狠地叫喊著,竭力想捉住尼爾斯。尼爾斯緊緊抓住他的尾巴。狐貍轉了一個又一個圈子,卻怎么也抓不住尼爾斯。他們像陀螺(tuóluó)似的不停旋轉。—會兒,尼爾斯的手開始麻木,頭也開始暈眩(xuàn)。他終于堅持不住,松開了手。尼爾斯立刻像被旋風刮去一樣,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樹上。
尼爾斯一口氣爬到松樹頂上。但是狐貍什么也沒有看見,還是不停地在老地方打轉。“現在你可以休息一下了!”尼爾斯在樹頂上向他喊道。狐貍停了下來,看見尼爾斯向他吐著舌頭,氣得大喊:“你逃不出我的手掌!”說著,就在松樹下面坐了下來。
太陽升起來了,狐貍仍在松樹下守著尼爾斯。突然,馬丁飛到了尼爾斯身邊,背起尼爾斯,向湖心飛去。在一塊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鵝已經聚集起來,他們一見尼爾斯,就快樂地拍起翅膀來。阿卡對尼爾斯說:“你是為我們野鵝做好事的第一個人,因此,我們一致同意你和我們待[dāi]在一起。”
就這樣,尼爾斯騎著大公鵝馬丁,和野鵝們一起,向美麗的拉普蘭飛去。
【教學分析】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本是一篇閱讀課文。講訴一個叫尼爾斯的男孩因為捉
弄鵝而被小精靈的魔法變成拇指般大小的小矮人。課文情節富有趣味,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吸引學生去認真品讀故事內容,感受尼爾斯的歷險過程。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應該理解很好的。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寫本課的新字生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尼爾斯是一個勇敢、善良、有愛心的孩子。
3、讓學生快速閱讀,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探究法、自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童話的世界里豐富多彩、無奇不有。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變成了像拇指一樣大的小人,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呢?
(學生發揮想象,暢想變化)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有趣的童話:一個調皮的小男孩變成了和拇指一般大小的小人,并經歷了一些奇特的經歷。這就是瑞典女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的代表作《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二、了解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法。
提示學習方法:
1、抓住重點句反復朗讀,讀中感悟。
2、同桌合作,取長補短。
3、在書上做批注,以備交流。
4、討論時注意傾聽,謙讓,團結,協作。
三、自學課文,交流認識。
1、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做好標記。
3、小組討論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詫異:覺得很奇怪。
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懇求:懇切的請求、
4、自己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故事情節。
學習方法提示:
(1)借助老師提供的原著故事簡介。
(2)與同學探討交流。
5、集體交流匯報,簡要說明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個名叫尼爾斯的小男孩,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好捉弄小動物。有一天,他被精靈用妖法變成一個拇指一般大的小人兒,被家中的一只雄鵝帶上高空,隨一群從空中飛過的野鵝開始了歷險的過程。路途中,尼爾斯機智、勇敢,從狐貍口中救了一只野鵝,并和野鵝成了好朋友。)
6、課文是按照怎樣順序敘述的?
(事情發展的順序。)
四、細讀課文,感受人物。
1、集體討論:尼爾斯是個怎樣的孩子?
2、課件出示句子:
尼爾斯非常調皮,要么追得鵝滿地跑,要么就拔鵝翅膀上的毛。鵝都非常怕他。
在一塊巨大的浮冰上面,整群野鵝已近聚集起來,他們一見尼爾斯,就快樂地拍起翅膀來。
對比讀,談論鵝對尼爾斯的情感變化(從怕到喜歡)。從中你讀出了什么?
(鵝對尼爾斯的感情有了轉折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尼爾斯對鵝的態度前后有了很大的轉變,這種情感的變化從側面烘托了尼爾斯在這段經歷中逐漸長大了。)
3、出示句子:
尼爾斯不禁憐惜起馬丁來,安慰他說:“用不著為他們拋棄你而傷心,休息一下回家吧!”“尼爾斯擔心極了,抓住馬丁的脖子,使勁把他拖到湖邊,又把他的頭浸到冰冷的湖水中”
反復品讀尼爾斯對馬丁的態度(語言、行動)這些說明了什么?
(說明尼爾斯善良、有愛心)
4.、品讀:尼爾斯睜開眼睛,看見狐貍咬著一只野鵝,立刻趕過去喊道:“快把鵝放下!”狐貍看清他的敵人不過是個小不點,便毫不理會。尼爾斯急了,一把抓住狐貍的尾巴。
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里體現了尼爾斯的勇敢)
4、小結:尼爾斯原先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經歷磨難時他勇敢、善良、知錯就改、富有愛心的優秀品質便逐漸得到了體現。
五、交流學習體會。
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們都有哪些收獲呢?
(引導學生從以下反面考慮:積累了詞語,了解了課文內容,了解人物特點,培養閱讀能力等)
六、課后作業。
1、畫出好詞好句,讀一讀,記一記。
2、查找原著進行閱讀,了解更多的故事。
板書設計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鵝的變化
鵝怕他 ---------------------- 快樂拍翅膀
尼爾斯的變化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教學反思:課前讓學生搜集了有關《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的故事,通過了解故事梗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場面描寫和重要情節進行思考,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針對閱讀課的特點,鼓勵學生運用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六年級語文上冊《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課文】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課文03-16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作文02-14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心得04-14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梗概作文09-01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第1課時教案及反思04-23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作文(精選50篇)02-13
讀《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有感05-01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讀后感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