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集合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除夕,是春節的前夕,是一個熱鬧又忙碌的好時節。為了除夕,我的爸爸大清早就開始做菜。因為這是我們這里的習俗,要提前把菜做好,擺在祖先的墓前,讓他們先吃。
除夕的前三天,村里人都去買年貨,而我的爸爸不會,他就喜歡后買。除夕早上,爸爸把年貨買回來了。我和媽媽準備把豬肉燉了。
我的鼻孔里飄進了一股清爽又惡心的味道,問:“媽媽!這里面是不是燒壞了?這么臭!”媽媽樂呵呵得說:“傻孩子,這是他在為自己洗澡!
下午,我們家的'男丁都會去祭拜祖先,其他人就在家中準備晚飯。
除夕的晚上,我特別興奮,因為我有零花錢了。晚上天空漆黑的,一束束煙花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屋內,一家人圍坐一起,溫暖的氣氛瞬間軟化寒冷。
等了整整一年,終于到了,我迫不及待了:“爸爸,準備給我多少錢的紅包呢?”我用手拉了拉爸爸的衣袖。
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問道:“你知道除夕的由來嗎?”
我胸有成竹地講:“知道。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爸爸拿出一個大大的紅包獎勵我:“小子,還真知道不少。給你一個大紅包,作為獎勵!惫,有大紅包拿了。
除夕,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還有紅包發,真好。大家其樂融融,熱鬧非凡。除夕、春節,是各地的習俗,也是我們應該熱鬧起來的時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墒俏以趺匆惭b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么輕輕松松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蔽彝乱豢矗屛掖蟪砸惑@,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后把多余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里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年到啦,想必大家都會去拜訪親戚吧。那海寧過年的席酒,就和拜訪親戚有點關系。
過年的席酒,原本就是新年的拜訪。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宴席的形式了。寓意是讓親情更加深厚,生活更加美滿。你可別說,過年的席酒和普通宴席還真有些區別,過年的席酒是有寓意的,而普通的宴席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席酒分為準備、席中、席后。準備十分考究,要按長幼順序來。輪到哪家,哪家就主辦整個宴席。
大年初一,雞剛一打鳴,“主辦方”開始忙碌起來了。輪到外公時,他便親自掌廚,加鹽添油把量十分精細,手都不帶抖的那種。因為他知道,這一天對他乃至整個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其他人則在大廳里接待客人。孩子們在院中放鞭炮、嬉笑玩耍。過年的氣氛開始顯現出來。
傍晚時分,客人基本到齊。席酒一開始,氣氛就變得熱活了起來。堂內燈火通明,桌上也熱氣騰騰,人們的談話聲與筷子的“嗒嗒”聲更是交雜在了一起。大堂里一派熱熱鬧鬧的景象。
“上菜嘍!”這突如其來的聲音,令我一下子摸不著頭腦。我定睛一看,啊,是外婆!只見外婆端著一個大餐盤,有條不紊地慢步走上前,并把它端上了餐桌——是的,主辦方上菜時不能搖搖晃晃,不然有損節日氣氛,這是古老的規矩。
席中,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頂峰,人們都喜氣洋洋的,吃著有著團圓寓意的四喜丸子,心情不免更加激動。就連筷子的聲音也逐漸被人們熱鬧的談論聲給覆蓋、取代了。還有人手舞足蹈地介紹著自己在他鄉的所見所聞。我想,過年要的.就是喜氣洋洋的氣氛,應該把去年的一切煩惱都傾吐出去。因此,我也一頭扎入了這看似永無止境的暢談。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隨著最后一輛車的尾燈消失,過年的席酒便結束了。我走出門,坐在臺階上:白日的嘈雜聲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席酒雖沒有宴席那般豪華,可喝出了真性情。明年的席酒希望也能辦的這樣紅火,在這個月明星稀的夜,我這樣想到。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準備去掃墓。我們從城里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干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里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比缓蟀职职彦X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里的人后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后,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后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拜訪,小朋友們湊在一起玩,其樂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絕技:面。她親自揉面,搓成條狀,再放湯里一煮,香味都可以飄出去好遠。奶奶邊揉面,邊跟我講起了故事:“你知道為什么生日和過節要吃面嗎?”我搖搖頭“不知道啊!彼α诵Γ骸耙驗檫@個代表著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哦,原來我只聽媽媽說過,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外公說:“來,云兒,我敬你一杯!闭f著,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飲料:“祝您長命百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蓖夤α艘幌拢骸白D銓W習進步,逢考必過。”
吃完了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端來了一個盤子,上面放著5個紅包!巴!”弟弟妹妹們歡呼著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個了。我把它拿起來!鞍,全是零錢!”他們看著紅包,愣住了。我打開紅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動的跳了起來。奶奶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無論多少,都不能貪財,不能貪心,否則會引來大麻煩!薄鞍!”弟弟坐地上“壓歲錢又沒拿到最多。”我們都笑了。
過年,長輩們反而會更忙,所以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這正是過年的意義。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每個人的家鄉應該都有一些特別的風俗。
我的家鄉——華港,是江蘇泰州的一個小鎮。沒錯,這里有白墻紅瓦,有小橋池塘,可所謂詩情畫意。
我們這春節前最熱鬧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們都會去買糖果等一些過年期間要用的東西,而晚上我們則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并喝守歲酒,看春節聯歡晚會。
每次除夕,我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會吃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并且我們里華人過節日最離不開的就是鞭炮了,在春節期間我醒來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們小孩子都會不約而同的排成幾個小分隊出去拜年,而我們回來會收獲滿滿,會有許多五彩繽紛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節過后就是元宵節了,我們大家都知道,元宵節就應該吃元宵(湯圓)。我曾經在一次包元宵中問過爸爸:“元宵節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這樣跟我說道:“吃元宵是從古至今留下來的規矩,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為什么是圓的嗎?”我說不知道,他又說:“元宵之所以是圓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知道了嗎?”我恍然大悟,說著說著奶奶已經將煮好的湯圓盛出了鍋。因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覺這湯圓格外的圓,也格外的甜。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還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歡。經典永流傳,讓我們把這種習俗傳承下去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每到農歷八月,天氣漸漸轉涼,校園里、小區花園里、道路兩旁,總會飄來一陣沁人心脾的花香,那是一朵一朵米粒般嫩黃色的桂花悄悄地開了,它們仿佛很努力地,狠著勁地想要鉆進我的鼻子,讓我知道秋天來了,中秋節近了。
大街上不時地看見有好多人排起長隊,經過時,可以聞見店里飄出來的陣陣又暖又香的饞人氣味,那是蘇州人在買現烤的肉月餅。輕輕地咬一口酥香的餅皮,淌出咸鮮的肉汁,夾著些許的芝麻味,滿口生香。你可想而知,蘇州的肉月餅有多么的好吃呢!
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在我的家鄉蘇州,中秋節還是有著一些特別的.風俗。我的記憶中,中秋節就是飄著甜甜的香氣,有著許多溫暖的味道。
按照蘇州的老規矩,中秋節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可熱鬧勁一直要延續到八月十八。十五的月亮是一年當中最圓的,在很久以前,蘇州人在八月十五那一天的活動叫“走月亮”。家家戶戶的女孩子都穿著漂亮的衣服,從月亮升起到月亮睡覺,徹夜狂歡。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和賞月,蘇州人還保留著八月十八游石湖看串月的民間習俗。“串月”是指月亮偏西時灑下的光輝透過行春橋的九個環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這時,波光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皎潔的月光下,石湖邊人頭攢動,三五成群,一路賞月談笑。我在石湖邊找到了漂亮的玉兔燈,手工藝匠人正在制作面人,好多精美的面人數也數不過來。對我這個小吃貨來說,找到石湖特有的鮮嫩的水紅菱,配上糖炒栗子和圓圓的月餅,那才是中秋快樂喲!
中秋節的晚上,我媽媽又煮了好幾只大閘蟹,聞著廚房里飄出的蟹香味,恨不得馬上開吃。經過了漫長的等待,終于看到煮得通紅通紅的陽澄湖大閘蟹出爐了。說起大閘蟹,中秋品蟹也算是蘇州的一個新風俗吧!酒足飯飽之后,我看了看外面的月亮,就跟我圓圓的肚子一樣,我不禁笑了出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葉裹著,里面是糯米飯,但是在米飯里你可以加一些東西,肉肉呀、棗子啊、甜棗啊……都可以加進去。還有一種三角形的,跟我們這里包法都不一樣,很長。那個三角形頭很長很長,粽葉是綠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準備粽葉和餡兒,好包粽子。我本來是想學包粽子的,結果不僅沒包成粽子,還弄得一團亂。
奶奶用熟練的手法包了一個粽子,我沒看清,就叫奶奶再來放慢動作包。先將粽葉卷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將餡兒放進去,再拿一個粽葉蓋住,最后用繩子綁好。哇,這樣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拿來一片粽葉卷成了一個三角形,但是我加陷進去的時候,發現下面好大一個洞在漏餡兒。我馬上把粽葉打開把餡兒弄出去,再重新包一個,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點洞都沒有。
放餡進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氣地看了看我:“你是來幫忙的,還是在搗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讓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這樣,奶奶才答應了。不知過了多久,我終于學會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將粽子從鍋中端了出來,她隨手拿了一個粽子剝開,放入嘴中,嘴巴一動一動的,臉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見奶奶吃得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既精致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當我手一碰到粽子時,便被這高熱的'溫度給燙到了,我立馬將手縮了回去。奶奶怎么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這么燙的溫度,不愧是一雙飽經風霜的手!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呢?”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我想了一會兒:“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是為了將粽子扔進屈原尸體所在的河里,防止魚蝦、螃蟹等吃屈原的尸體。”
“哇,你好厲害!你怎么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議地說道。
“聰明人自然知道,而且這都是常識!蔽也恍嫉鼗卮稹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時還帶著一絲紀念!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著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么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著要青團。平日里的什么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只手上拿著三四個青團,另一只手還在不停地搶著,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著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于是便在心里暗罵自己當初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團?墒堑鹊絹砟昵迕鞴潟r,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著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邵陽的春節也是如此。祭灶神,掃灰塵,殺年豬,打糍粑,煮年根。
從前每家每戶都會養幾頭豬,過年的時候殺一頭來煮年根,F在和以前不一樣啦,農村離養豬的很少,外婆去市場上買了幾十斤豬肉,把豬肉切成大塊,把上面的毛用燒紅的鐵燙干凈,再殺幾只雞處理干凈后,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鍋里,用柴火煮著。等繞組到可以把筷子插進去后就差不多了。拿一個不銹鋼的大盆裝著放到堂屋門口,再倒上三杯酒,點上三柱香燒一些紙錢,再放一掛鞭炮。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我不經感嘆,原來的條件艱苦卻不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現在經濟條件變好了。我們更要好好學習,讓生活蒸蒸日上。
傳說是因為以前農耕社會不發達。殺豬殺掉自己養的豬,割肉拿去集市上賣過年的肉,但是當時的人都很貧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傳下來的傳統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離不開殺年豬,以前每家每戶都會殺年豬,那時的豬養一年只有近百斤,是吃草長大的,所以比現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殺的'豬肉用來煮,肉跟豬血都給鄰居們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濃。
現如今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堅持傳統,大部分把春節當做一個普通的假期,所以我們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無聲無息中,新年已經無聲無息地到來。剛掌握在地上四處亂爬的孩子,可以一個人背起書包去上學的大小孩,嘴角旁留了少許白胡子的老小孩,提到春節,哪個不是嘴角洋溢著純真無邪的笑容,樂呵呵地進入美好的回憶中。哪個不盼望春節吃團圓飯和拜年、吃湯圓時的情景呢?
春節期間哪個家不是都聚在一張會餐桌旁,享用著美味的菜肴,在餐桌旁談笑風生,講著一年的勞作與辛苦。在這一天里,奔赴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在這一天里都會趕回家,享用著這富含美好意義的飯菜。
大年初中一年級的光景是最和睦,最熱鬧的。從一大早開始就有連續持續的鞭炮聲從四面方傳來,一聽到鞭炮聲,還在床上打盹的孩子子們就躺不住了,一溜煙地穿上新衣裳,把自己打扮得嬌俏可人。當拜年隊伍陸續趕來時,年青的大大家會攜帶的娃參加這龐大而熱鬧的隊伍,老大家就會在家招待客人。這一天要數孩子最開心了,提著大袋子,四處“討吃討喝”這跟天上掉餡餅沒什么不同。
元宵節緊伴隨新年的腳步紅紅火火地走來。為何元宵必須要懸燈結彩呢?我知曉如此一個故事:從前,有只神鳥被獵人射死,帝知曉后大怒,下兵正月十五放火活活燒死大家,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著百姓們被燒死,于是冒著風險到凡間告訴大家。其中一位老人說:“正月十4、十5、十六這三天,掛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如此一來天帝就會知曉大家都死了!睘榱擞浤钸@次的`成功,大家都會在正月15日在自己家里院子里懸燈結彩,燈火通明!
元宵時還要吃湯圓。軟軟糯糯的一個個,放在嘴里輕輕一咬,就會流出黑色的香濃的黑芝麻醬,吃完一個還想吃2、個。湯圓雖然美味,但吃多了也不健康: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糖餡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食品,所以要少吃!
新年可真美好!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說,新月是不怎么圓的,半月是像飄著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說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秘、迷離、獨具情調。
如果可以,我愿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說;也愿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著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恒的月亮和人世變遷。于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秘,感懷宇宙永恒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恒的月亮共生于宇宙中。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了望月思鄉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中秋節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元宵被稱為“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沖好,慢慢搓成團狀,留著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里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灶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里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里面去了,吞下嘴里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咽得吃,掙著搶著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咽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著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著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制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愿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所謂“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紹興的民風和民俗吧。
紹興是水鄉,魚米之鄉,大家紹興有很多風俗和特產,都是非常不錯玩、非常有趣的。
這里的風俗是相當有趣的。正月十五的時候要鬧元宵的所謂鬧元宵就是看花燈、猜燈謎。在4月1日是大家的愚人節,在這一天里,就是要開高興心得過,無論如何也不可以生氣,特別是上當受騙是,譬如其他人約你吃飯,到了相約的時間,其他人還沒有來,你只能自認倒霉一個人吃飯了。6月1日是六一,是孩子子們最喜歡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小孩們可以瘋狂玩耍,無拘無束。9月10日是教師節,所有些學生都給老師送鮮花送禮物物,這是老師最幸福的一天。10月1日是十一國慶節,每年的十一國慶節都會有一個典禮,那是為慶祝建國才搞的儀式。12月又稱臘月,在臘月三十,是大伙最忙的日子,這一天大伙團聚在一塊。
不只這里的風俗特別有趣,這里的特產也特別豐富。紹興最有名的兩個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張,二霉是霉干菜。紹興還有幾件特產,一件是扯白糖,你別聽它名字里有“白”,但它剛開始是黃色的,白是扯出來的。還有一件是臘腸,是用豬肉和豬腸在臘月做的,所以叫臘腸。大家不可以光顧著吃,紹興還有一些好玩的特產,一是烏氈帽,二是烏篷船,我把它們稱為“二烏”,2、烏最好玩?梢赃厔澾吙达L景。
紹興真是一個好城市,作為紹興人,成長在這樣漂亮而又富有個性的地方,我感到榮幸,我要保護大家的土地,保護大家的家園。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08-17
六年級作文家鄉風俗10-10
家鄉風俗作文六年級10-21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01-24
【精選】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27
六年級家鄉風俗作文02-19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1-03
【精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22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04-07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