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高考作文匯總九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內容方面:審題、立意是根本,材料是否充實,視角是否獨特,情感表達是否真切是欣賞點。審題、立意的關鍵是對題目或材料中心的把握是否準確,不偏離題旨。豐富: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材料豐富,是指內容豐富,是在基礎等級“內容充實”基礎上的更高一級的評價標準。高考作文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內容單薄,內容單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甚至沒有積累。這個積累應當包括閱讀積累、生活積累、審美積累等多個方面。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有創(chuàng)新: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觀念之下,已成為語文科必須參與完成的任務。高考作文在發(fā)展等級中設立“有創(chuàng)新”的條目,目的正是想通過一個側面鼓勵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說明的是發(fā)展等級采用一點評分法,所謂一點評分法,就是依據(jù)12個評分點,不求全面,以一點突出者按等評分,直至滿分。也就是說,有一點突出就可以得到滿分20分。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表達方面:文體、語言是根本,結構是其欣賞點。“符合文體要求”是指寫作符合所選文體特點,且特征明顯,不要寫成“四不像”文章;語言表達順暢,不能生澀難懂,也不提倡文白相雜或亂用網(wǎng)絡語言;“結構”要做到有頭有尾,有分段,有過渡,沒有大的漏洞。
深刻: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提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深刻,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是指作文的見解深刻。高考作文對“深刻”這一發(fā)展等級的認同是包含社會流行的正確觀點與自己深切體會這兩個方面的。議論性文章是說理透切,論點深刻;記敘性文章是形象生動,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勵見解深刻,并且是鼓勵多種多樣,或是深入本質,或是提示原因,或是說明結果,或是指出規(guī)律,或是預見發(fā)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給人啟發(fā),等等。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體來說,與過去幾年作文閱卷相同,語言仍是本次作文判分的主要依據(jù)之一。低幼化的語言、過于寒磣的語言、缺少品位的語言應該在切入分之下。語言形象生動,富有包孕,意味深長,很有文化底蘊一類的文章賦分應當上浮。具體說:記敘類文章在如下幾個方面的亮點要予以特別關注:①有相當精巧的構思;②有鮮明的人物形象;③有真實感人的生活故事;④有鮮明的個性特點;⑤有深遠的意境;⑥有相當?shù)恼Z言表達智慧。
文章在基本切題的前提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達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確,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要求的,切入分為52分。在此基礎上,只要發(fā)現(xiàn)有“亮點”,就應該將分數(shù)上浮到64~70分。
高考作文 篇2
觀察,是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同學們平時作文感到?jīng)]東西可寫,就是不注意觀察造成的。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必須學會觀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留心觀察。那么,到底該怎樣觀察?
1、觀察要確定目標,并做好相關的準備。
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有了目的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這才有可能做成。觀察也是這樣,明確了目的,對周圍眾多的事物進行選擇后,就可以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目標上。同學們都有過跟父母游覽名勝古跡的經(jīng)歷,但到了真正要描寫自己參觀過的某處景物時,許多同學卻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寫了。這就是你沒有目的觀察的緣故,參觀時漫無目的地,只能是東張西望,走馬觀花,那么最終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因此,同學們在平日一定要養(yǎng)成帶著任務觀察的習慣,把每一次活動都當做一次觀察、習作的機會,比如到博物館參觀,要明確重點看什么文物,就要認真觀察它的大小、形狀、顏色,再盡可能地尋找介紹它的資料或向工作人員咨詢,并做好記錄。這樣,回家還何愁沒東西可寫?另外,觀察目的明確了,在觀察前就要盡可能做一些有關知識的準備,比如參觀吉林一號隕石前,應該先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了隕石的來歷,就知道了它為什么還叫“天外來客”;了解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保存隕石的情況等,就清楚了吉林一號隕石目前是世界之最了,對隕石有一個大概了解后,再實際觀察就會細致得多了。
2、觀察要有合理的順序。
觀察的順序,往往就是作文時的寫作順序,沒有合理的觀察順序,寫出來的人、事、景、物必然混亂,更談不上逼真了。因此,同學們在觀察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或者按照方位,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者按照邏輯順序,先總后分,先分后總,先主后次,先次后主,先局部、細部后整體,先整體后局部、細部;或者按照類別順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等。
高考作文 篇3
1.魯迅先生說:“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如果有人自以為很有才氣,單槍匹馬可以闖天下,而不注意與社會、與他人的合作,勢必會鬧得“人仰馬翻”。真正有頭腦的人會懂得,要成功一件事,就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借鑒各種事例,與各種各樣的人合作,與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最新教育理論——合作教育學由俄羅斯的教育專家提出來了。師生在教育領域建立起嶄新的合作伙伴關系,進行研究性學習,在知識的海洋里和諧奮進。(《談合作》)
2.你可以在梅雨潭邊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綠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邊聆聽柳浪與黃鶯的對答;你可以小橋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風瘦馬;你可以手持常劍,獨立朔漠,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你也可以手握畫筆船頭賞花寫韻,領略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閑適。從西域到東海,從朔北到江南,綺麗的風光給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兩色。
3.古往今來,“誠信”便是英雄們惺惺相惜,成就大業(yè)的根本,無論儒法,還是老莊。“誠信”,“誠”總是作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現(xiàn)的,古書上處處寫著君王以誠治國,諸侯以誠得士的故事。信陵君正因誠信,打動了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業(yè)。而梁山上,那些英雄好漢,一諾千金,為誠信兩肋插刀的豪情,更被寫進才子名著,感動著千百萬讀書人。誠信是對別人的尊重,是對過去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承諾,背上“誠信”,我們便會感到一種責任感,那是對自己的要求。“誠信”是一只背囊,背上它,我們便勢必要面對一種可能,一種被拋棄,被欺騙,乃至被詆毀、被利用的可能。可誠信絕對會還你一份輕松,一片坦蕩,一身磊落。(《難舍誠信》)
4.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承諾,才有了五關之前“赤兔胭脂獸”的一騎絕塵,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能坐上聚義廳的頭把交椅,將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風飄揚。因為誠信,平遙小城誕生出來的“日升昌”,才將分號開遍大江南北,將半個中國的財富匯集一堂。同樣是因為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之約,嘉興南湖的微波,井岡山的星火終于匯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個年青政黨走過了八十載的漫漫征程。(《千年的呼喚》)
5.人類之所以能走出蠻荒,擺脫愚昧,踏進文明,就是因為人類有不盡的希望。梁啟超曾說“夫有希望者,人類之所以異于禽獸,文明之所以異于野蠻,而亦豪杰之所以異于凡民者也。”希望帶給人們無窮的信心、勇氣和力量,激勵著人們去克服艱難和困苦。希望使人類戰(zhàn)勝了自然,戰(zhàn)勝了自我,帶來了人類的光明,點燃了生命的火光。古希臘統(tǒng)治者亞歷山大在遠征前,把所有的金銀財寶、土地莊園等皆贈給大將元帥,一大臣見狀十分不解問道、“陛下,您把全部財產分掉了,那?把什么留給你自己呢?”亞歷山大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亞歷山大之所以赫然昭示于古今,是希望帶給他無窮的力量。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受阻于匈奴,九死一生,仍懷希望,終排除萬難,凱旋歸漢;史可法、譚嗣同、秋瑾、李大釗、江姐??太多太多的英雄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又是希望幻化成的執(zhí)著信念帶給他們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是希望使人們在險境、絕境中勃然奮發(fā),努力抗爭;是希望使人類代代生生不息,永遠在歷史的大道上奮勇向前。(《論希望》)
6.我覺得語文是初升的朝陽,噴薄而出,霞光萬道;語文是一顆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瑩剔透,清澈靈動;語文是黃昏天邊如血的夕陽,映照旅人,染紅山川。語文是古都洛陽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夜星下靜謐的荷塘;語文是古道邊長亭外無聲的冷月;語文是那一雙看清世界尋找光明的黑色眼睛。語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鷺;就是沉舟側畔的千點白帆;就是秦皇島一望無垠的大海中沖破萬里玻璃皺的打魚船。語文是當陽橋張飛石破天驚的怒吼;語文是水滸好漢闖神州的風風火火;語文是林黛玉淚珠下飛紅萬點愁如海的片片花瓣。(《最后一課》)
7.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羅江畔,向我們蹣跚而來;衣袂飄飄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們狂奔而至。古老的歷史與文化的流程中,我們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輝煌與記憶。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甘愿讓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永遠銘記中華民族的苦難與輝煌,記住我們神色莊重的祖先,如何從綠草如茵的古黃河流域,踏遍荊棘跋涉到今天的艱難歷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引以自豪的遠古文明的中華兒女??(《銘記民族的苦難與輝煌——假如記憶可能移植》)
8.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那我要三毛流浪天涯的灑脫;要柏楊的嬉笑怒罵間仍在擔憂吾國吾民的真情;要魯迅先生的一身傲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決心與勇氣;還要張海迪的生命力,諸葛亮的智慧??(《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9.“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你卻不能打敗他。”每每看到這句名言,我的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洶涌澎湃的大海上,一只小漁船,一只由一位老漁民駕駛的漁船。老人正用他古銅色的身軀,鐵一般的臂膀,揮動著船槳,與鯊魚搏擊。濺起的浪花,灑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余輝。這就是桑提亞斯——海明威筆下的響當當?shù)蔫F骨。(《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10.第一次看到紅棉,我便深深為之折服,為之感動。紅棉,也稱木棉,木科植物。談到紅棉,第一個印象便是“直”,筆直的樹干高聳入云。沒有一株紅棉是彎著長的,也沒有一株紅棉矮矮的便生出許多枝條。一排排,一行行,像許多堅毅的戰(zhàn)士昂首佇立著。了解紅棉,第一個感受就是“韌”。紅棉不怕旱也不怕澇,不怕冷也不怕熱,即使遭受蟲災,也能盡快恢復。因此不管這一年它過得多么艱苦,來年一樣能開出滿樹火紅火紅的紅棉花,絢麗如霞。(《此生愿為紅棉》)
11.蘇軾在千年以前就曾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莎士比亞的研究者們也說過、“一千個人的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于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慮的勇士。魯迅先生在評價《紅縷夢》時,也曾經(jīng)說道學家看見的是淫,文人才子們看到的是情。(江西考生《橫看成嶺側成峰》)
12.同是交戰(zhàn)赤壁,蘇軾高歌“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同是“誰解其中味”的《紅樓夢》,有人聽到了封建制度的喪鐘,有人看見了寶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樂道于故事本身??(四川考生《回答》)
13.風是春使。“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柔柳輕舞,搖動細細的柳葉,漾出春的綠意。是誰把春帶到這里?作者隨即指出、是那剪刀似的“二月春風”。
風是綿綿深情。柳永詞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把一腔的相思、無奈與寂寞賦予一詞,“千種風情”,使作者的愁思躍然而出。更有一首歌中的、“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天涯??”這句歌詞不乏現(xiàn)代都市的摩登感,把深濃之情以一“風”字盡傳無余。(《文學與多彩風》)
14.王維,少有詩才,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早年尊崇宰相張九齡,然而張九齡受到李林甫排擠,他也不免有些失意。后遭貶官,就隱居山林,他的詩的偉大成熟從此開始。一首《竹里館》,把你帶入他的陋室,聽著他的琴聲,感受著他的淡泊寧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使你迷入他的境界,流連忘返。“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引出了多少詩詞佳話。
高考作文 篇4
空谷之中亦有橋梁提到空谷,有人想到懸崖,而有人想到棧道橋梁。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反映了兩種人生態(tài)度,即把空谷擬作人生的低谷,悲觀的人想到的是懸崖絕境,而樂觀的人則想到希望的橋梁。
縱觀古今,歷史上不乏著名的悲觀主義者。如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由于對現(xiàn)實的失望和深感人生無常,他采取了蔑棄禮法鳴教的憤激悲觀態(tài)度,轉到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思想軌道上來。還有鬼才李賀,因無法參加科舉而報國無門,由此抑郁終生,悲觀處世。他們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便意志消沉,永遠地困于人生的空谷之中,令人嘆惋。
然而世間也不乏樂觀主義者,如詩仙李白,以上積極入世,一曲《將進酒》便將盛唐氣象展露得淋漓盡致,雖不滿于黑暗的現(xiàn)實,卻也洋溢著豪情逸興,奔流激蕩,浩浩湯湯。他雖處于人生的空谷,卻勇于架起棧道橋梁,開辟走向巔峰的道路。因此,面對人生的低谷,我們應敢于化逆境為順境,有所作為,架起屬于自己的橋梁棧道。
那么該如何去構筑希望的橋梁呢?處于人生的低谷,還需要外力來幫助構建棧道橋梁。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曾有言:“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如《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最后因得到了《福音書》的指示,才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復活。因此,僅靠個人力量不一定能夠逃離人生的低谷,我們還需要來自他人的鼓勵與支持。
然而,只要努力并有外力相助,就能走出人生的空谷嗎?若是無計可施,無法架起那希望的棧道橋梁呢?
在古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以狡猾機智聞名,多次激怒眾神。于是諸神便處罰西西弗斯不停地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石頭又會由于自身的重量而滾下山去。所以西西弗斯只能做著徒勞無益的苦役,深陷在人生的空谷,無法逃離。因
此,若無計可施,也應像西西弗斯那般不斷努力,即使不能走出人生的空谷,也演繹出了生命的偉大與悲壯。
現(xiàn)實也是如此,現(xiàn)代人無時無刻不陷在空谷之中,面臨著近乎謬誤的生存環(huán)境,在城市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的矛盾中踽踽前行。因而我們更需要努力嘗試,去構建棧道橋梁,突破我們面臨的困境與謬誤,通往更光明的未來。
因此,即使我們身處空谷之中,也不應該悲觀絕望,而應勇于逃離。須知空谷之中不只有懸崖峭壁,更有棧道橋梁,我們應以生命之力,筑起跨越空谷的虹橋。
高考作文 篇5
在普世價值觀中,所有的交換都是等價的,那些付出最多的人,也理應得到最好的回報,但現(xiàn)實卻往往與之相悖。因為個人私心恣意地在世間胡作非為,個人利益又不可一世地在世間橫行霸道,所以只有世人的良知踽踽獨行。
有這樣的一則小故事:小女孩用自己所有的糖果與小男孩所有的石頭交換,但小男孩卻偷偷藏起了最大、最好看的石頭,而把剩下的給了小女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甜,小男孩卻徹夜難眠,一直在想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最好的糖果。孩童最是天真無邪的,“良知”一詞之于他們,恐怕是過重了吧。小女孩的真摯和善良讓她的小世界單純快樂,而小男孩的謊言卻使他難逃內心的煎熬和痛楚,那是良知在起作用。我想我更愿意相信這則故事并未結束,它真正的結尾應該是小男孩在第二天一早便找到了小女孩,將他私藏的石頭悉數(shù)送給她,并向她誠懇地道歉。加上這個結尾之后,人性便會歸于完整,倘若不加,我們看到的只是殘缺破碎的人性。畢竟邪惡也好,后悔也罷,只是世間一隅,難以囊括萬象。
但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這小小一隅就有可能被人無限放大。世人惶惶,唯恐自己便是下一個直接或間接的受害者,畢竟生活并非出自安徒生之手,也無人有此等情趣為每一個惡都加上一個完美的結局。很多的惡都是終于良知的,良知的叩問已是當今社會完成自我救贖的最佳手段。“摧花狂魔”王書金現(xiàn)已歸案,他潛逃了十多年,內心不安,無以成眠,而在之后的庭審過程中,更是堅持認罪。由此可見,在很多時候良知的作用甚至大于法律,沒有人能夠逃過良知的叩問。曾經(jīng)“紅極一時”的“毒奶粉”“毒豆芽”等毒物必有一日會在“江湖”上銷聲匿跡,那些出賣良知的人必會受到無盡的譴責。社會弊端層見錯出,這里有罪惡和鮮血,這里有悲憫和血淚,這里有無盡的潘多拉魔盒等待開啟抑或永世封閉。我們用一己之力似乎難以驅退黑暗,但是我們的良知卻如同火炬,薪火相傳,便可鑄成太陽一般的光亮。這個世界更像是來自卡夫卡的臆想,而非《一千零一夜》,我們需要良知,良知的叩問有著巨大而不可比擬的力量。良知來自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造物主的天才在于每個人的人性都是完整的。
沒有一個人可以徹底擺脫良知,在邁上通向萬劫不復的獨木橋時,良知必將是能使他懸崖勒馬的最為有力的韁繩。“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狄更斯預言的這個時代里,我們應該慶幸,還有良知與我們同行于紛繁復雜的塵世間。
高考作文 篇6
高考是選拔人才的考試,人才的最起碼條件是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高考作文就是檢測人才的手段之一。因此我們要求學生作文思想應健康、端正,歌頌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但是,現(xiàn)在作文評價上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對寫善和寫美大加褒揚,對于寫真則不敢提倡,小心翼翼或避而不談。
老師常常這樣告訴學生:千萬不要以灰暗的筆調反映社會,更不要深刻揭露陰暗面。社會的事情你管不了,說了也等于白說;更何況,社會上的事情有人操心,清談誤國啊。從應試角度看,閱卷老師也喜歡格調高昂、感情純真、富于激情的文章,不歡迎思想過于成熟的文章。所以多寫光明面為好。
學生是聽話的。為終身之計,為大好前程,在嘴巴上加了一把鎖,腦袋里亮起了一盞信號燈。于是,那大快淋漓的針砭時弊,以引起療救的注意的文章不見了。即使你寫得多么精彩深刻,絕對不會得高分,更不會得到在社會上、報刊雜志上、優(yōu)秀作文選中流傳的殊榮。
為什么?因為導向不好。高考是一根指揮棒,有引導社會輿論,提高社會審美趣味、提升價值觀念的作用,如果選出的優(yōu)秀文章是揭瘡疤的,那些大人先生們、正人君子們豈不要憤憤不平,把你高考批得體無完膚?我們辛苦經(jīng)營建設的社會被你說得一文不值,我們的功勞哪兒去了?這個學生要么是個冷漠尖刻的刺兒頭,要么是個瘋瘋顛顛的神經(jīng)病,這樣的死對頭,怎么能做我們的接班人呢?
于是,民主法制公正廉明不寫了這些是很敏感的政治問題,是雷區(qū),寫不得。那寫什么?談人生哲理,大談為人處世的技巧,談生命無價,談環(huán)保意識,談親情友情。天地如此廣闊,什么不能寫,非要大談什么國計民生,談什么國家政治呢?不要太迂了嘛!
但是,換一種視角,反過來想一想,是不是我們的眼睛被蒙上了灰塵呢?是不是我們的.思想中還有一些為圣人諱的封建思想因子呢?是不是我們還念著老子的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訓呢?我們成年人,飽經(jīng)滄桑,縱覽風云,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在成熟冷靜的背后,是不是失去了許多本來純真美好的東西呢?為國家的前途考慮,為民族的未來著想,我們?yōu)閲x才的責任盡到了嗎?
這里,我想大聲疾呼:還真實思想一個尊嚴,給真實感情一片晴空!
首先,求真是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歷史追求。真,是哲學上的一個重要命題。現(xiàn)實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把社會的真實面貌表現(xiàn)出來,在文學上稱為現(xiàn)實主義。有多少現(xiàn)實主義的大家,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給世界人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啊,我們不是一直都贊揚提倡嗎?像十九世紀的巴爾扎克、果戈理、斯湯達、莫泊桑,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字,我們的學生耳熟能詳;我們的教材還選錄了他們那么多文章來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的思想,學習他們的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其二,求真是作文教學上的一貫要求。只有真實的東西,只有觸及現(xiàn)實的東西,立足時代的東西,才有鮮活的生命力。我們不也教育學生要聯(lián)系生活嗎?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出的文章才有針對性,才有力量。而那些編造一些小故事,營造一些小情調,總結一些小哲理,抒發(fā)一些小情感的文章,善則善矣,美則美矣,總覺有些輕淡無力。古人反對浮糜輕巧,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正是有識之士的追求。如果我們選出的人才只關注不痛不癢的問題,盡在邊邊沿沿上打轉轉,我們難道不憂心如焚?這些文章,表面上熱鬧非凡,實際上視界狹小,力度輕微,甚至可以說是膚淺貧乏。這才是真正的學生腔!
其三,求真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標準。真實的思想,是一個人的學識的反映,是觀察力、辨別力的反映。明代東林黨人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讀書做人觀念,正是把讀書與參與政治結合起來。如果我們的人才都是關在象牙塔里的書呆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培養(yǎng)出的是一代又一代遠離時代的世外高人,恐怕是我們民族的悲哀。真正的人才,應該擔負起國家民族的責任,心系社稷蒼生,憂國憂民。讓學子們作文求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就是要我們培養(yǎng)以天下為己任、有思想有魄力的人才,而不是培養(yǎng)只聽命于現(xiàn)實或逍遙于狹小個人圈子只關心個人前途的遁世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追求,就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警語,我們時刻要牢記。當然,注意個人修養(yǎng)是需要的,關照宇宙人生也是需要的,但關心時代更是重要而且必要的。佛家的出世思想、道家的無為態(tài)度是很有益處的,但我們尤其需要儒家的積極用世的追求。
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yǎng)愛美之心、向善之心,更應該培養(yǎng)求真之人。真實是文章的生命,是為人的崇高境界,更是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支撐。求真,就是匡正虛偽、欺詐之風,就是倡導直面生活、進取向上的正氣,就是為民族的劣根性注入生機和活力。
我認為,我們高考作文的評卷老師心態(tài)應該更寬容一些,更開放一些。文章只要思想端正,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能自圓其說,直面人生社會,積極獻言獻策,只要寫的好,為什么不可以打滿分?當然,高考考綱里也應該把說真話寫進去,為真實的思想和真實的聲音撐腰打氣,讓真人才脫穎而出!
高考作文 篇7
一、材料與觀點的過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這則材料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得到了這樣的啟示……)
(2)這雖是一則寓言,但卻形象地說明了……(這則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觀之……
(4)為什么會這樣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個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二、論點與論述之間的過渡
一部分學生寫議論文,提出中心論點,然后結合生活和社會現(xiàn)象對論點進行論證,但缺乏必要的語言過渡,使觀點與材料分離。寫作中,由提出論點到聯(lián)系現(xiàn)實進行分析論證,學生常常使用“現(xiàn)實生活也有同類者”“我不禁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同類現(xiàn)象”等句子進行過渡,形成觀點與論述之間的自然轉換,文氣貫通。
1、由此,我聯(lián)想到我們人類社會……
2、物性如此,我們人類何嘗不是這樣……
3、……這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
4、物猶如此,人亦然。
三、理論論證與事實論證之間的過渡
論辯時理論論證為使論述變得深刻,事實論證為使論證顯得具體,分析說理時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避免泛泛而談,內容空洞,兩者結合使用就應注意由此及彼的恰當過渡。
(一)事實到理論
1、“就拿……來說吧”或“例如……”來過渡;
2、縱觀古今,凡是……無不是……
3、古往今來,無數(shù)成功者的業(yè)績都……
4、縱觀古今中外名人學者的成功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成功的秘訣在于……
5、放眼寰球,縱觀古今,大凡有……無不是……
(二)理論到事實
若先事實論證再理論論證,過渡文字一般則是對事實包含道理的分析、總括。
1、有位哲人曾這樣說過:“……”
“這正如……所說……”等詞語或句子進行過渡。
2、在生活中廣為傳頌著這樣一句名言:“……”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實寫照嗎?可見……
4、“……”這婦孺皆知的俗語告訴我們一個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這句話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論證與反面論證之間的過渡。
1、正面分析與反面分析之間的過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則”“如果不這樣”等關聯(lián)性詞語完成;
2、正面舉例與反面舉例之間的過渡則一般采用“也有與此相反的情況”“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過渡。
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又是如何呢?
而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五、層與層的過渡
為了使論述充分、深入,寫議論文必須講究說理的層次性。說理時各層次之間的關系,以并列關系和遞進關系為主,具有并列關系的層次之間的過渡一般借助“同時”“還要”等關聯(lián)詞語過渡銜接;具有遞進關系的層次之間的過渡則往往借助“不僅如此……而且”“更進一步說”以及“當然”等詞句進行過渡銜接。
1、無獨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3、個人如此,國家民族又何嘗不是這樣?
4、那么我們該怎樣做呢?
六、辯證過渡
(一)欲進先退
在對某問題闡述自己觀點見解時,先要承認與此相反的觀點見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處,接著語意一轉,話題轉入對此觀點見解的主要論述。“退”是通過承認反面的觀點見解以防論證疏漏,“進”是論證文章論點的主體。
(二)主論先行,后堵偏漏。
當然 ;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
1、當然,在歷史上盡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冊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淵明;執(zhí)法懲惡,廉潔自律的包拯、海瑞;屢觸權貴潔身自好的鄭板橋、劉鏞;但畢竟鳳毛麟角,為數(shù)不多。這些事物特殊現(xiàn)象怎能掩蓋外因能促進事物量變向質變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呢。怎能忽視“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當然,不要輕易說“不”,并不是不能說“不”。如果你面對一潭死水的生活,波瀾不起,生命的沖勁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無蹤影,你應該對這樣的生存現(xiàn)狀勇敢地說“不”。 1999年,高燃以一個中專畢業(yè)生的身份只身來到廣州打工,又毅然拋棄月薪5000多元穩(wěn)定工作,多方聯(lián)系進入一家高考補習班,次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后來創(chuàng)辦市值上億元的mysee公司。央視記者李小萌采訪他,他說,我不想過那種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狀態(tài)說“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們不要輕易說“不”,并不是去做一個逆來順受毫無原則的人,面對沉淪的陷阱和惰性的挑釁,我們要勇敢地說“不”;面對厄運的打擊、失敗的考驗和種種執(zhí)著人生的堅守,我們不要輕易說“不”。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堅守早就認定了的。人生的過程是一個超越自己的過程,人生的過程也是一個堅守的過程。
議論文中的過渡銜接沒有固定的格式或詞句,可有常用的方法。
高考作文 篇8
【高考作文預測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60分)
有這么一個民間故事:快過年了,財神爺憐惜一個住破廟的窮漢,就給了他一串銅錢。沒想到窮漢伸著脖子說:“喂,你把錢放到碗里,不然我還得自己撿起來。”財神爺氣得拂袖而去,那串銅錢也變成了幾根稻草。窮漢后悔地說:“果然是救窮不救懶啊。”
今年3月21日,南京理工大學“暖心飯卡工程”正式啟動。南京理工大學301名同學收到了一份神秘禮物——每個同學的飯卡多了11.63元至340元不等的特別補助。以后,每年9個月的在校時間里,他們每月都會收到這項補助。這個針對該校貧困生進行“精準援助”的工程,目的在于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這次給貧困生的伙食補貼方式是“直接打入飯卡”,學生不需申請,不用審核,甚至完全不知情。“學校想在確保學生尊嚴的基礎上,給貧困生帶來溫暖。”南京理工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秘書長王虎表示。
今年1月25日,蘭州的田衛(wèi)海首次在網(wǎng)上了解到“墻上便飯”公益活動,頓時感覺這個活動非常適合牛肉面行業(yè)。田衛(wèi)海與“墻上便飯”活動的發(fā)起人亞力坤?奧斯曼溝通協(xié)商后,正式在蘭州倡議發(fā)起了“墻上便飯?愛心拉面”的公益活動。 據(jù)亞力坤?奧斯蠻介紹,“墻上便飯”的靈感來自在國外的“墻上咖啡”。“墻上咖啡”又稱待用咖啡,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城市的那不勒斯。在那里,人們買咖啡時常常會多買一兩杯,留著給較為貧困的人士享用。囊中羞澀的顧客可以問問是否有“墻上咖啡”,如果有就可以不付錢喝上一杯咖啡。收銀員馬玉全程經(jīng)歷了“愛心拉面”活動。她說,活動發(fā)起一個月,飯店總共收到了600碗左右的愛心拉面,其中有300多碗已經(jīng)被領走。領拉面的人有打工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和殘疾人,也有衣著干凈的小伙,也有個別顧客卻濫用起了人們的愛心,有人撕取過七八次便條,但是從未捐贈過。
你認為,“暖心飯卡工程” “墻上便飯?愛心拉面”的公益活動是愛心救助還是助長懶漢?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闡明看法,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考作文 篇9
如果說生命將是個奇跡,那么它需要時間的沉淀和不懈的追求。
——題記
繁星點點
繁星點點,點綴了一條無盡的歷史長河,它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神秘而又令人希望。
翻開歷史的扉頁,沿著時間的足跡一路走將而去,你看到了魯班在山間發(fā)現(xiàn)了“有齒”的草后,突發(fā)奇想造出了鋸子,你不禁感慨,啊,奇妙的世界原來如此有靈性!那么,你可有想到貓頭鷹的眼睛,鳥的翅膀,鴨子的腳蹼?繼而,你將看到無數(shù)精湛的建筑物威然屹立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它們留給了當代人類一串串問號。你可曾想過,趙州橋為何千年不倒?秦始皇兵馬俑如何在地下宮殿被建成?埃及金字塔的沙礫來自何方?神秘島的巨人又是誰的杰作?歷史給我們留下如此豐富的遺產,我們又拿什么作為饋贈?
星光點點,我們生活在這“光”明的社會,卻忽略了制造光明的勇氣在慢慢褪出我們的腦海。
晨曦將至
晨曦將至,致我們所度過的每分每秒,它是生命的基石,不停旋轉更替著的魔法,歷史已成歷史。人說,活在過去的人,終會被過去所拋棄。而聰慧的人類又怎會沉湎于過去的繁華?為了追趕晨曦的每一寸陽光,我們不停地奔跑奔跑再奔跑,任它狂風暴雨,任它高山大河,任它嚴寒酷暑,一切都抵不住那顆追求光明的狂熱之心。馬達帶來了工業(yè)文明,達爾文進化論打破了“神主宰”的神話,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奠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的基礎……
改變著,改變著,伴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來到了今天,我們迎來了新的光明,新的起點。
【【必備】高考作文匯總九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