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高考作文匯總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作文 篇1
1. 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查·艾霍爾
2. 世紀是生產率的世紀,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質量是和平占領市場最有效的武器。——約瑟夫·朱蘭博士
3. 立志不堅,終不濟事。——朱熹
4.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劉禹錫
5. 鐵是愈錘煉愈堅韌的。——聞一多
6.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養成一種做好事的習慣。——Aristotle
7.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薩克雷
8. 勝利屬于最堅忍的人。——拿破侖
9. 丈夫貴不撓,成敗何足論。——陸游
10. 精感石沒羽,豈云憚險艱。——李白
11.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12. 在克服惡習上,遲做總比不做強。——利德益特
13. 習慣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會變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奧古斯丁
14. 我一向認為,那些沒有惡習的人是很少有美德的。——林肯
15. 精神經百煉,鋒銳堅不挫。——劉過
高考作文 篇2
父親的手,即使就是在教訓孩子,也會給以孩子溫暖。
自我有了記憶能力起,我對父親一直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老實說,父親并不高大,一米七的個頭,略有些發福的腰,微微挺起的肚子,以及一副金絲邊眼鏡,怎么看怎么像個有學問之人,理應就是溫文爾雅的。誰知在我的心中,他卻像個山野村夫一樣,有些匪氣。
尤其就是他那雙手,雖不似練武之人布滿老繭,威力卻很驚人。他的手,厚且大,指頭極粗,張開五指,便像一塊磚一樣厚重。當他的磚一樣的手掌向我揮來時,我頓時覺得我成了孫猴子,即將被“五指山”壓得無翻身之日。
事實上,我也僅僅和父親的手掌親密接觸過三次,第一次就是手,第二次就是臉,第三次就是頭。
記得我八歲那年,正值頑童歲月,也就是任性的時候,那時我迷上一套漫畫,數次開口索要不成后,我便挺而走險——偷,大概偷了三十塊錢,當然,當時的我顯然不夠熟練——當然后來也沒偷過,當我把手伸進父親皮夾的一剎那,我忽然感覺身后鼻息直噴頸部,反頭一看,一黑臉大漢正鐵著一張臉,劍眉集中,怒視著我。當天,當父親的“磚頭手”第一次用力地拍到我的手掌時,我還就是不爭氣地哭了,因為太痛了!
從那時起,我對父親的畏懼程度一天天加劇,心中也產生了一絲絲怨恨。在我十五歲那年逃課被抓到后,父親第二次打了我,當他厚重的大手甩到我的臉上時,終于,我下定了決心——等什么時候我長大了,絕不會任父親打了!
十六歲,十七歲時我的身高如春筍一般拔地而起,真有“勢撥五岳掩赤誠”之勢,十七的我和父親站在一起時,個子高他一頭。
終于,在又一次犯了錯后,父親又揚起了他的手。我心想,若他揮下,我一定有擋住他的手的力氣。他揚起的大手上有一道深深的紅色指甲印,我清楚地看到,那時在聽老師訓斥我時,父親用他的大拇指,狠狠地插入了他的食指之中。父親的寬大的手掌,最終還就是落下了,但這次力度似乎不大,只輕輕地撫摸了我的頭,眼神復雜,不知那里包含了多少情感,有期待,有憤怒,也許還有失望。
我愕然了,我沒有想到父親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我曾經一次又一次的想過,當我有力氣抓住他揮向我的手時,我會得意地笑,會張狂地笑,會毫不畏懼地和他相對視。但我沒想到父親只就是用手撫了撫我的頭,還留給我那樣一個復雜的'眼神。
父親轉身走了,留給我一個背影。父親有些駝背了,身子卻更胖了,不知為何,我的眼眶有些濕潤,想到父親的手,那不僅僅就是懲罰我的利器,更就是溫暖我的太陽啊。
回想起生活中的一個一個片段,想到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準備早餐的父親的手;想到每天晚上十一點要去學校自習室接我的開著車的父親的手;想到幫我涂藥的那雙手;想到撫摸我頭的那雙——我父親的手。
我忽然對著父親的背影大聲喊:“爸,我會努力的!”父親身影猛然一頓。終于,他緩緩揚起了手!像太陽一樣!
高考作文 篇3
孩子輕生該質問誰?
內蒙古的14歲初一學生跳樓身亡引發熱議。10天后北京某報頭版頭條載文詰問家長:是不是太糾結于分數。竊以為,即便這樣的發問有道理,也缺少起碼的人文關懷。孩子出了意外,最傷心的莫過于家長。逝者尸骨未寒就質問并無直接責任的家長,未免太殘忍了。
為鮮花夭折而惋惜的同時,尋根求源、力避重蹈覆轍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問題簡單化。對于分數的崇拜,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而且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解決得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簡單地指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務之急,恐怕是如何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分數,幫助孩子們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網絡時代遠離課堂?
中國青年報有一篇名為《網絡時代,何必非要把學生拉回課堂》的文章。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在“填鴨式”教育早已廣受詬病的教育大環境下,我們為什么非要把學生拉回“課堂”?更何況是網絡時代!對此我不敢茍同。
盡管網絡時代知識的存在形式、知識的載體、知識的傳輸與獲取方式都發生了改變,但起碼在眼前網絡還代替不了課堂上老師的講授。網絡可以承載知識,網絡資源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學生的確可以從網絡上獲取知識,但并不等于就可以因此遠離課堂。除了網絡學校之外,目前任何一種學歷教育都離不開課堂講授,甚至連網校也時有集中輔導之類的面授安排。何況許多學生遠離課堂并不是去學習,而是沉溺于網絡游戲、網絡社交……
【【必備】高考作文匯總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