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
在我的老家徐州,過年的風俗還真是不少。掛紅燈籠,包水餃,舞龍獅,放鞭炮……人們忙前忙后,接春納福,忙得不亦樂乎。其中獨具特色的就是寫春聯。
徐州的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書法非常熱愛和重視。村居委會規定:每家每戶都要買紅紙,自己寫對聯,然后全村進行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書法是我的強項,我想大展身手,就自告奮勇寫春聯。媽媽在一旁小聲說道:“你不要小瞧村子里的人啊,這可是群英薈萃、臥虎藏龍的地方。”我聽了媽媽的話,好奇心很快就被激發了,我想看看我的書法水平能在村子里排到第幾名。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們把筆墨紙硯擺放整齊,我按住紙,提起筆,蘸點墨,開始寫第一個字“五”。“橫”輕落筆,到三分之二處,按壓毛筆,最后收筆。筆斷意連,連到下面的“橫折”,在折筆處立鋒換面,保持中鋒豎下來。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毫端,毛筆走到哪兒,我的眼睛就跟到哪兒。“五”這個字很快就寫好了。我抬起頭,大家都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這是對我的鼓勵和肯定。我又飽蘸墨水,一鼓作氣寫完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聯“萬水千山盡朝暉”。橫批“萬象更新”中的“新”比較難寫,我認真琢磨著它的字形、筆畫。左邊高,右邊低,左邊窄,右邊寬,回想老師上課講的注意點,然后一氣呵成,上聯、下聯、橫批的書寫都是那么完美流暢。大家看了我寫的春聯,不禁嘖嘖贊嘆:“這幅春聯如同行云流水,真是妙筆生花呀!”我聽了大家的夸獎,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評選的時間到了。評委們你一言我一語,認真對比,名次很快就出來了。第二名,我是第二名!我開心地合不攏嘴,望著第一名的春聯,暗下決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超過他。
寫春聯的比賽不僅是家鄉過年的風俗,也是家鄉人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代代接班人把毛筆拿起來,使過年的味道更加濃郁,也讓中國的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貴州貴陽有一項風俗,每年春節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酸湯火鍋。
我還記得20xx年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初二一大早就去黔靈山公園拾柴,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我們到公園門口時,售票處已經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進到公園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邊、山坡、山頂到處都是人流,滿山的樹叢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園里到處聽得見杜鵑鳥、布谷鳥、喜鵲嘰嘰喳喳的叫聲,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響樂;看得見黃色的迎春花、粉紅的櫻花、純白的玉蘭花盡情地開放,還散發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湊進了狠狠地聞一兩下。人們三五成群,在賞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為柴火的柴跟財運的財諧音,所以人們把上山拾柴就當成是上山拾“財”,回家再拿紅布把它包起來,就寓意著來年會發財。我們隨著人流逛了大半個公園,然后也撿了幾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們在家里吃了一頓酸湯火鍋。在鍋里燒開水后,倒入用西紅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據個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湯顏色鮮紅,寓意著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熱氣騰騰。酸湯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湊近,這酸湯濃郁的香氣,就會從鍋中傾瀉而出,闖到鼻孔中,讓人沉醉在這香氣中。這酸湯里煮出來的東西,也被這酸湯的酸甜給“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摻雜著酸湯的氣味,使得整個酸湯火鍋更加開胃可口。
拾柴和酸湯帶給了人們許多的好運,所以這項風俗很受人們的歡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人們不便出門,公園也關閉,無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這場疫情趕快過去,人們可以繼續在陽光下的公園中享受美好生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里,包含著許多小的城市,這里的每個城市都有著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后,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眾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眾的冰燈……
每個外地游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贊不絕口,為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著,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于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向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著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后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為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圣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著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舍。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為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
今天,我和大家講下我們家長過年的風俗。
相傳很多年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經常打擾村子,后來有個圣人告訴鄉親們,“年”怕鞭炮、紅色,只要誰家沒有,“年”就會到誰家去。所以現在挨家挨戶們都會在自己門口貼上紅色樣式的福字。我們不僅要做這些,還要祭拜、登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步步高升。不過放煙花是我們小孩的最愛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啪啪”響著,這時,我們就會陶醉之中,過好久都沒有反應過來。
欣賞了“煙花晚會”后,我們就要一大早被叫醒,更糟糕的是要登一天山,一家人在長輩的陪同下,開始向山頂前行。這次我跟爸爸打賭過,我要成為第一個登上山頂的人,為了我的諾言,我充分做了準備,帶上我足夠的物質出發。我踏著輕快的步伐,奮勇向前,一會兒功夫,我的家人都被我甩到了后面,連人影都看不見了。山路十八彎,以耗盡了我的力氣,心底在想還有多遠呢?離山的頂峰還要多長時間呢?我的精力還能撐多久呢?正當我在思索的時候,隱隱約約聽見爸爸他們的喊聲,更能清楚的聽見媽媽在叫,你慢點兒,勻速前行,才能抵達終點。我心里暗暗在想,今天的第一名,可能要“泡湯”了,當我垂頭上氣時,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加油!突然,信心百倍,精神抖擻。拿出了在運動場上堅持不懈,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向著我的目標繼續出發。山路雖然不平整,但我有信心,有耐心,肯定會成功,一串串的聯想,把我帶到了山頂。哇!山頂好美呀!我成功了一次,我是第一個登上峰頂的。爸爸便在身后,預祝我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一次難忘的登山,一件記憶深刻的故事,讓我永遠忘不了。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我們東北的習俗,不得不提“臘八節”。
提起“臘八”,大家并不陌生。其實臘八節的別稱還有很多,因為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法寶節”、“成道會”、“佛成道節”等。
臘八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臘八”一詞源于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日,后來經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日了。
在我們這,過“臘八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作物制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物而有所區別。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年的準備,并且好運很快就會降臨,因為它象征著幸福。所以在節日間,我們這的鄰里鄉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并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的美食除了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家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過年的準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著我們哩!
這就是我家鄉的臘八習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后蘊含的'都是每個人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你的家鄉有什么獨特的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6
我的家鄉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里有著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里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里響起了招人參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閑著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為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愿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伙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為的是在觀眾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續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著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眾還是為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眾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仿佛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游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里,有無數的人來參觀,并且于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并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著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一舞龍。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山西,在這里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來說吧,在這一天里,人們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花繩,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后,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這天為什么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并不像現在這么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五行,據說可以避邪。”那時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么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后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么漂亮的花繩為什么要丟在臟水里呀!”媽媽說:“順著水流走,代表著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會很開心了。”“哈哈……那只是一個說法而已。”“啊?好吧!”
后來我們還吃了粽子,粽子里放著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后來我才得知端午節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8
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著鞭炮走到了廣場,準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后,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后,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為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后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關于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八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