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時間:2023-04-10 19:24:14 嘉璇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云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那么高山流水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又是什么樣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鐘子期和俞伯牙,典故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遇、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俞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俞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鐘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并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后有稱頌其事,在此筑館紀念,稱為琴臺,現琴臺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

  成語釋義

  成語名稱:高山流水

  成語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成語用法: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比喻知己相賞或知音難遇。也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來源: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語造句:曹禺《紀念易卜生誕辰150周年》:“易卜生是戲劇創作天地中的高山流水,人們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于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巖石之下,心里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著,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鐘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高字開頭的成語

  高陽酒徒 高山流水 高枕無憂 高屋建瓴

  包含有高字的成語

  德高望重 高枕無憂 高山流水 興高采烈 趾高氣揚 束之高閣 年高有德 人面逐高 天高皇帝 高陽酒徒

  典故人物簡介

  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據余氏宗譜記載,伯牙實姓余,名瑞,字伯雅,善鼓瑟子期贊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父余綸,子一仲霄。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與分析

  《高山流水》是小學語文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俞伯牙和鐘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結為知音的動人傳說,在如泣如訴、催人淚下的故事中,讓我們品味到友誼的真諦。

  課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遇知音,第二部分為悼知音。這都在第二課時中的教學內容。

  在巧遇知音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兩次撫琴為重點;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為重點。整篇課文洋溢著真摯的情感,就如一曲動聽的曲子,令人回味無窮。

  2、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誼,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邊的友誼。

  3、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友誼的可貴,知音的難尋。

  難點:理解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表現的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堂是師生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學生在一起彼此對話、暢想、交融、分享,盡情享受成長的快樂。《高山流水》一課,是個動人的傳說,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為輔。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的`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來推動課堂深入,讓學生從故事中品味出友誼的真諦。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復習導入。因為在第一課時,我已經給學生們欣賞了《高山流水》這首古箏曲,我在還沒上課的時候,播放曲子等待鈴聲。上課開始就從樂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緊接著,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詞語,讓學生讀,并且帶入“伯牙在一個的夜晚,彈起了高山流水。當他彈到志在高山時,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見了的泰山!’當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時,子期的說:‘真妙,我看見了的江河!’伯牙激動的說:‘知音難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們兩人。當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間的噩耗,來到墳前,又彈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終生不再彈琴。”

  這一段話中,又一次運用了這些詞語,算是對上節課的復習。緊接著,我給學生們提出這個問題:“俞伯牙和鐘子期是怎樣成為知音的呢?”來引入今天的新課。

  第二部分:品味賞析。

  1、回顧第一部分,知音難遇。這部分是上節課學習過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們相遇的時間和地點,沒有學生思考的價值,我就讓他們齊讀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并提出閱讀要求:你從那些語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橫線把它畫出來。學生讀完,給他們一點交流的時間,然后匯報成果。我就把學生找到的:子期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這兩句話出示出來,引導朗讀。第一句話我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首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可能感情不是很強烈,第二層,我讓他們抓住“嘖嘖贊嘆”這個詞來指導朗讀。第三層,我是從“氣勢磅礴、高大雄偉”這兩個詞,配上我找的高山圖片來指導朗讀。(我找圖片的用意是,農村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外出旅游,沒見過高山,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體會,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話,我也是分三個層面來指導朗讀的。前兩層都一樣,第三層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讓學生聽著加深體會來朗讀。圖片和音樂都在課件中出示。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來發揮學生想象。學生匯報后,我又出示:現在你們都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你怎么贊嘆?

  真妙啊,我看見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當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鐘子期說——

  真妙啊,我看見了!

  這個設計,即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有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接著,讓學生讀,體會伯牙激動的心情,這部分我是讓學生從動作詞語來體會。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么會如此激動?”引導學生從知音難遇來對比著體會。

  3、痛失知音。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8—12自然段,畫出讓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給學生一點時間來交流自己的體會。指名說說體會,讀讀課文。當學生說到“如泣如訴”的時候,讓學生想象伯牙會說些什么?

  根據學生的體會,指導讀“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間了,我這琴還彈給誰聽呢?有誰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這句話。我還設計了這個問題:伯牙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呢?因為知音難覓,唯一的知音也死了。這樣,就把難覓時的期盼,偶遇時的激動,失去時的痛苦聯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學生對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誼的理解。

  第三部分:創設情景,強化感悟

  讀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臺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會想些什么?”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學生能聯系到自己的朋友,這就是我要達到的目的。讓學生從伯牙和子期的友誼體會的珍惜自己與朋友的深厚友誼。

  最后,我給學生播放了一首無印良品的《朋友》,詞寫的特別好,在從歌聲中體會深厚友誼的重要。這節課就在歌聲中結束。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

  19、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氣勢磅礴)

  俞伯牙難覓偶遇痛失紀念

  鐘子期志在流水(煙波浩渺)

  深厚的友誼

  五、說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情境進行教學,下面我將本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情感脈絡流暢。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傳說,我按照知音難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紀念知音這幾個方面進行組織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

  2、注重了對朗讀課文的指導。如:意味深長地說:“真妙,我看見了煙波浩渺、寬廣無邊的江河流水!”嘖嘖贊嘆道:“真妙啊,氣勢磅礴,就像挺拔雄偉的泰山!”這幾句話,分層次的指導朗讀。學生先自己體會讀,再理解重點詞語后,最后再配上圖片和音樂讀,學生的感情一下子激發出來,聲情并茂的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3、注重引導學生想象,發散學生思維。我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從如泣如訴這個詞中,你感覺俞伯牙會訴說什么呢?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這樣,即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有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對內容的把握也有幫助。這堂課,我也感覺有很多的不足:

  感覺學生雖然讀出了感情,但是還不是很到位。

  自己語言的組織能力需要加強。

  給學生體會、思考、交流的時間有點少。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相關文章:

高山流水覓知音作文09-20

成語高山流水的典故12-01

高山流水成語典故07-29

關于知音的歷史典故(精選8篇)07-13

高山流水的成語典故是什么04-13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的典故素材09-01

知音難逢09-28

知音的近義詞01-11

我的知音09-1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专区自拍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一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无卡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在线 | 看a在线先锋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