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江南”再發現閱讀解析

時間:2021-05-04 16:33:36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江南”再發現閱讀解析

  胡曉明

“江南”再發現閱讀解析

  ①中國歷史與文學的文獻中可見一種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長期以來,虛虛實實,或濃或淡,強化著一種超乎一般所謂地域文化的認同,即可謂“江南認同”。“蘇常熟,天下足”的諺語,海內外流傳。“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已成為中國永遠的抒情美典。

  ②中國文學悠久的傳統中,一直隱隱相傳著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入骨的相思,永續的鄉愁,是江南不變的芬芳迷魅。男女之思,友朋之念,進而寄托家國君臣之思,相互重疊著、涵化著,漸成江南意象的深層含義。蘇東坡詩:“猶做江南未歸客”,姜夔“昭君不諳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以及吳梅村“世間何物是江南”才有了厚重的文化內涵。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認同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作為江南認同的江南意象,含蓄而動人地揭示了江南認同的底蘊:家國之愛。

  ③中國最早的地域認同是中原認同,從西周時代即已經有中原中心的意識。一直到三國時代,江東孫吳,三分天下有其一,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到了東晉,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權威在江南地域漸趨穩固。

  ④所謂江南文化,實際上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北來的,是發源于洛陽而被僑民帶到江南的文化,這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謝道韞(東晉才女,謝安侄女,王羲之兒媳)祖籍河南,自其祖南遷以后到她已是第三代僑民,一生都在江南,她的作品自然歸在南方文學里了,但她繼承的其實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強大的家族文學傳統。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遷來的大批北方人學習的結果,幾代以后便漸漸置換成江南意識,是經過模仿、交融、選擇、消化的文化習得。這似乎可稱之為江南文化之二源。兩部分之間形成一種奇妙的`張力:一方面是在地的、生根的、非異己的,另一方面又是有本的、深厚的、高級的;前者使文化免除了排他性,后者使文化具有了優越性。沒有哪一個地域文化有如此方便善巧的因緣和合,這一文化認同的過程,表明了江南文化與中原文化深刻的聯系,這正是江南文化不同于巴蜀文化、粵閩文化等的特質,也是江南文化特別具有生機與活力的重大動因。

  ⑤“江南”所指涉的空間,與其說是具體的地理空間,不如說是一個特定的精神空間。

  (節選自2011年2月19日《文匯報》)

  10.讀完《“江南”再發現》,你覺得作者發現了什么?(3分)

  (3)第④段中,謝道韞這一論據是否可以刪除?為什么?(3分)

  12.“江南美,江南愁,美得令人傷心,愁得肝腸寸斷”,下面不適合引用來表達這種情感的一項是(2分)                                   【▲】

  A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B.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C.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D.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

  10.①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共同心理嗜尚:喜好江南。②發現了中國文學悠久的傳統中,一直隱隱相傳著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③發現了江南文化的兩個來源。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因為題干中有“作者發現了什么”,所以可以用原文回答。

  11.不可以。因為-事例具體論證了tr南囊犯”喇E來的-是發源于牿陽而被僑民帶到扛南的文他一選一觀點。

  解析:此題考查論據及其作用的把垣.看一十論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關鍵看該論據能否很好地證明文章的內容。此處運用了謝道韞的事例,作為事實論據,能很好地證明前面一句“一是北來的,是發源于洛陽而被僑民帶到江南的文化,這是中原移民文化”。

  12.C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所表達情感的把握。C項是寫王昭君對中原大地的想念。

【“江南”再發現閱讀解析】相關文章:

《貞觀政要·論儉約》閱讀解析05-17

現代文閱讀解題思路解析10-08

高考現代文閱讀方法解析10-07

江南古詩07-22

《豐樂亭記》閱讀練習(附答案解析)03-26

張養浩《水仙子·詠江南》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2-25

現代文閱讀想象類考點解析10-09

現代文閱讀解說類考點解析10-09

現代文閱讀與鑒賞考點解析10-08

走在江南散文11-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思思久久精品6一本打道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久久 | 日韩欧美t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老牛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