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不同朝代的服飾

時間:2021-04-14 13:19:43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不同朝代的服飾

        宋代婦女服飾

        宋代婦女襦裙的樣式與唐代的襦裙大體相同。唯衣襟不拘規則,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身上的裝飾并不復雜,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間正中部位佩的飄帶上增加一個玉制圓環飾物,它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壓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動時不至會隨風飄舞而影響美觀,史書所稱的“玉環綬”,就是這種裝飾。

  明代皇后冠飾

  明代皇后服飾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并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為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后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為鳳冠。

  遼金元男子服飾

  遼金元 元、金雖然同屬辮發種族,但辮發的樣式并不一樣。孟珙《蒙韃備錄》述蒙古族男子發式:“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國人,皆剃‘婆焦’,如中國小兒留三搭頭,在腮門者稍長則剪之,在兩旁者總小角垂于肩上。”鄭所南《心史》記載尤詳,其曰:韃主剃三搭辮發。“三搭者”,環剃去頂上一彎頭發,留當前發,剪短散垂,卻析兩旁發,挽兩髻,懸加左右肩襖上,曰‘不狼兒’,言左右垂髻礙于四視,不能狼顧。或合辮為一,直拖垂衣背。”綜合各種記載,并參照形象資料,基本上可以了解這種發式的編制方法:先在頭頂正中交叉剃開兩道直線,然后將腦后一部分頭發全部剃去,正面一束或者剃去,或者加工修剪成各種形狀,任其自然覆蓋于額間,再將左右兩側頭發編成辮子,結環下垂至肩。元代男子的巾帽,公服裝多戴幞頭,幞頭的形制,大致與宋戴長腳幞頭相同,皂隸之間,也有戴朝天幞頭者。士庶所戴幞頭,一般多如唐巾,腦后垂二彎頭長腳,呈“八”字之式。平民百姓多喜扎巾,巾的方法,也有許多不同。另外,蒙古族男子,戴一種用藤篾做的“瓦楞帽”,有方圓兩種樣式,頂中裝飾有珠寶。也有戴大笠帽的。本圖為戴瓦楞帽、剃“三搭頭”的元代男子。

  明代官吏常服

  明代官吏常服 本圖為一品官補服圖及烏紗帽。戴烏紗帽、幞頭,身穿盤領窄袖大袍。“盤領”即一種加有圓形沿口的高領。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著,只是顏色有所區別。平民百姓所穿的盤領衣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姜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后,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裝束。

      清代太平天國服飾

      太平天國是中國唯一具備服飾制度的農民政權。在服飾上,既繼承了傳統遺制,又有所創新,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衣冠服飾制度。太平天國將領的冠帽有角帽、風帽、涼帽及帽額等制。角帽即為朝帽上飾龍鳳圖紋。朝服分長袍和馬褂兩種袍為圓領寬袖,上繡有紋樣,并以紋樣來區分職位。馬褂有紅、黃兩種顏色,并以顏色來區分職位。

  魏晉雜裾垂髾服

  魏晉南北朝雜裾垂髾服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比較典型的,是在服裝上飾以“纖髾”。所謂“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制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并層層相疊。所謂“髾”,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于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不同朝代的服飾】相關文章:

各朝代服飾介紹07-02

裋褐是哪個朝代服飾01-17

最晚的朝代是哪個朝代01-17

朱慶余是哪個朝代朝代06-22

夢回的朝代09-26

夢回的朝代09-26

服飾怎么造句05-19

古代的服飾概括04-15

民族服飾04-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的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播放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