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橫槊賦詩的意思出處及典故

時間:2022-08-02 16:46:20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橫槊賦詩的意思出處及典故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橫槊賦詩的意思出處及典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拼音】héng shuò fù shī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蘇軾第一次與朋友游覽黃岡赤壁,他們在船上高歌,一朋友吹起洞簫應和。蘇軾問他為什么吹起這如怨如泣的樂曲,他說想起了當年曹操的.豪壯情懷,“旌旗蔽空,鱺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典故】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自言自語橫槊賦詩。

  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宋·蘇軾《前赤壁賦》

  【釋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用法】作謂語;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近義詞】能文能武

  【成語例句】

  ◎ 我不是曹孟德,否則真要在大江之上橫槊賦詩了。

  橫槊賦詩的故事由來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他又親率八十三萬大軍,直達長江北岸,準備渡江消滅孫權和劉備,進而統一全中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擺酒設樂,款待眾將。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長江宛如橫飄的一條素帶。再看船上眾將,個個錦衣繡襖,好不威風。曹操告訴眾將官:我自起兵以來,為國除害,掃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現在只有南方我還沒得到,今天請你們來,為我統一中國同心協力,日后天下太平,我們共享榮華富貴。文武們都站起來道謝,曹操非常高興,先以酒奠長江,隨后滿飲三大杯。

  并橫槊告訴眾將說:我拿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達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在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們跟著和。接著,他唱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繞樹三匝,無樹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歌罷,刺史劉馥說,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將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樂極生悲。赤壁一戰,險些特了性命。

【橫槊賦詩的意思出處及典故】相關文章:

飛沙走石的意思出處及典故04-17

橫槊賦詩的成語典故04-30

豹死留皮意思出處及典故故事04-17

鰥寡孤獨的意思出處及典故01-15

如釋重負的意思出處及典故04-17

行將就木的意思出處及典故01-17

門可羅雀的典故出處01-17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處04-18

成語典故的出處04-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色A在线免弗看五月丁香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1 |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