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圖報的解釋及出處典故
知恩圖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ī ēn tú bào,圖,謀劃、準備,也就是說受恩者謀劃準備以后報德于施恩人也。出自于《說苑·復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知恩圖報的解釋及出處典故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知恩圖報:
意思就是得到別人的恩德,要懂得回報。
出處
《說苑》,西漢劉向撰。劉向,西漢時期的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曾領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散佚,后經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傳說,雜以議論,借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一般以第—則或前數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由于書中取材廣泛,采獲了大量的歷史資料,所以,給人們探討歷史提供了許多便利之處。書中記載的史事,有的可與現存典籍互相印證;有的記事與《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相出入,對考尋歷史者足資參考。有些古籍已經散佚,但《說苑》中卻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為可貴。如《君道篇》載師曠言云:“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此人君之操也!薄稘h書·藝文志》小說家類有《師曠》六篇,早已散佚,師曠的這段議論,疑即出自《師曠》六篇。此類例子,還可找到不少。
典故
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趙盾(謚號“宣”,后世通稱趙宣子,晉國正卿)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面黃肌瘦,就去詢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壁w宣子就將食物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趙宣子問他為什么,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F在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壁w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后來,晉靈公(春秋時代著名昏君)想殺趙宣子,在搏斗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反過來抵擋晉靈公的手下,使趙宣子得以脫險。趙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壁w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原來那名病漢武士,名叫靈輒,是春秋時代著名的俠士之一。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后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引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原文
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敝T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奔达嬛。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遂潰圍,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
——《史記》秦本紀第五
寓意
從秦穆公的角度:對待做錯事的人要懂得寬容。
從殺馬人的角度:知道自己受了別人的恩惠,就要去報答人家對你的恩惠。
習題
文章最后用“徳出而福反”一句,對秦穆公做了評論,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秦穆公是如何施恩于人,又獲得回報。
駿馬被人斬殺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眾人食馬肉致死,親手給他們斟酒喝。后來秦穆公遭晉國圍攻,得到食馬人的救援,解除危難,戰勝了晉國。
題目中“知恩圖報”的“圖”,解釋為(考慮)
文學常識
《說苑》:西漢學者、文學家劉向編撰。劉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官至光祿大夫、中壘校尉。曾受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等,前后幾近二十年,撰成《別錄》,這是我國最早的目錄學專著。他編撰的《新序》、《說苑》,是分類撰編先秦至西漢史事。
相關的名句
1、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2、飲水不忘挖泉人
3、懷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4、千恩萬謝
5、感恩戴德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度龂;吳志;駱統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
6、恩深義重: 恩惠、情義極為深重。也作“義重恩深”。褒義。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媽執意不從,故把兒子玉郎假妝嫁來。不想母親叫孩兒陪伴,遂成了夫婦。恩深義重,誓必圖百年偕老。清;袁于今《西樓記;衛行》:崎嶇古道,教伊浪游,繁華別院,與奴遣愁,義重恩深難消受。
7、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還重。也作“恩重如山”。褒義。宋;劉攽《彭城集;次韻孫少述二首》:“君恩重泰山,未有毫發酬!彼侮懹巍秳h定官供職謝啟》:“拔茅以征,冒處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8、大恩大德: 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褒義。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異鄉之鬼矣。大恩大德,將何補報!”恩同再造: 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極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樣。也作
9、“再造之恩、恩若再生”。褒義!端螘;王僧達傳》:
10、“再造之恩,不可妄屬!鼻;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再造之恩,恨無所報!泵鳎获T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1回:“勾踐囚于吾國……今吾復其社稷,恩若再生。”
【知恩圖報的解釋及出處典故】相關文章:
曲高和寡的典故出處04-18
門可羅雀的典故出處01-17
大材小用的典故出處04-30
螳臂當車的典故出處01-17
紅葉的典故出處04-29
成語典故的出處04-24
觀潮出處典故03-08
紙醉金迷的典故和出處04-18
赴湯蹈火的典故出處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