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課件編寫工作,教案是描述如何進行一堂課的教學,通常都是教師書面上的文字,課前備課是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環節,那么課件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表格圖像化閱讀策略,體會了解魯賓孫在荒島上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魯賓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習他面對困難不退縮,勇于戰勝困難的品質。
教學重點:
運用表格圖像化閱讀策略對課文進行閱讀,體會主人公形象特點,學習他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提取、歸納關鍵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表格卡片、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學習的自覺性、組織紀律性都有所增強,感知能力得到發展,能初步看到問題的實質,并已學習運用、演繹、類化的思維方法。能通過有效閱讀文本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設計理念:
本文節選自英國作家笛福的小說《魯濱孫漂流記》。文中的“我”就是小說的主人公魯濱孫?克魯索。課文以日記的形式反映了最初魯濱孫一個人漂流到荒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的故事。縱觀全文,文章屬“日記體”,按時間順序記敘了前三個月荒島生活的事件,篇幅較長,行文較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容易提煉內容,理清層次,這需要掌握方法,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圖像化”是一種很實用的閱讀策略,其中利用表格梳理、提取、歸納信息是很適用于本文的一種方法。學生在從前的學習過程中曾初步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圖像法,本課重在學習并嘗試運用。提煉出主要事件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要準確概括、歸納卻有一定的難度。
方法策略:
以“圖像化”策略為主,朗讀法、討論法、談話法為輔完成教學內容。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遇到下面幾種情況,你會有什么感受?”外面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你獨自在家時??;漆黑的夜晚,你需要一個人回家時??;當學習遇到難題時??;從而引出當獨自處在荒無人煙的小島時,我們會感到無助絕望,而魯濱孫卻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活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引入本課的學習。
(二)、“圖像化”閱讀感悟
1、回顧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瀏覽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3、完成三個表格,感悟課文。
4、表達想法,深入感悟。
通過朗讀感悟,你認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回到情境,學習人物品質
再次出示導入環節中的幾個情境,讓學生說一說現在你會怎樣做?培養學生面對困難不退縮,敢于去戰勝困難的品質。
(四)、總結拓展
通過總結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讀《魯濱孫漂流記》的興趣。
【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件08-06
初一語文上冊課件09-07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件05-12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課件09-25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10-23
六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簡介03-06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件09-13
四年級上冊勞動課件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