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準備好課件,開展教學工作,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咨詢型、模擬型、游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那要怎么寫好課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 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讀中理解感悟。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有的同學在學前就會背許多首古詩,上學后,我們又學習了一些,誰愿意把你記住的古詩給同學們背背?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指名學生背古詩,說作者)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介紹作者:我們熟悉的《早發白帝城》、《贈汪倫》是誰寫的?李白是個怎樣的詩人?誰愿意介紹一下?(指名介紹李白)
過渡語: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眉”的半包圍不能寫成“尸”。
提醒讀準生字“君”、“羌”。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5.簡介“峨眉山”。
6.學生根據注釋自學,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詩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著,只好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8.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9.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了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么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10.練習背誦。
三、作業
1.默寫《峨眉山月歌》。
2.完成《課堂作業》
3.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 2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峨、羌、渝”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和插圖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江行思鄉思友之情。
二、學習重點
了解詩句含義,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義,進一步感受詩人思鄉思友之情。
三、教學過程。
(一)詩人簡介
今天,我們上課之前先來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詩人——李白。
你對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愛游歷。不信,來看看他的詩,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詩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跡遍布九州,去過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這既是李白,他時常在路上。今天,我們就來細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隨它去領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讀釋題,把握節奏韻味。
誰來讀詩題,讀了詩題,你知道了什么?(描寫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齊讀詩題。
自由讀,反復讀,讀準字音,試著讀出節奏來。
正音、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三)自主探究解詩意,品讀感悟入詩境。
1、勾畫詩中表示地點的詞,邊畫邊想,詩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峨眉山月半輪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點?
“月”半輪;“山”高大雄偉。
同學們,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們還確信它的形狀就是“半輪”嗎?有沒有可能是的呢?你以為是哪種?為什么?
小結:遠遠望去,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優美畫面,請男生讀。
再讀讀,這月亮還有什么特點?“亮”
從何可見?“秋”
這青山吐出的還是月亮嗎?吐出的是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啊!美嗎?
全班女生一起讀。
2、我們知道,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致,聯想一下你們出去游玩時的心情,此時的李白,心情如何?(興奮、高興、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別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嗎?找到了嗎?請用詩句回答我。“影入平羌江水流”怎么個美法?江水流動,水波蕩漾之美!讀月亮照在江中,隨著江水流動,顯得很美!師質疑:這行沒有寫月啊,你們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讀能用一個詞或句子來表現這種美景嗎?雖不是漁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體會到“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的妙處吧!一起讀。
3、看看插圖,我們的詩人此時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隨江而下,結合插圖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觀察點。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行詩,隨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們圈畫的地名,再讀讀詩文的三、四行,看看還有什么發生的變化?詩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會不會有變化呢?趕快讀讀后兩行,感受一下。發現什么有變化?(地點發生了變化)感受到什么?(離家越來越遠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偉的峨眉山也漸漸看不見了,誰來讀?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詩人的一絲惆悵,還有誰讀?你讀出了什么?(一絲不舍、想念)離家越來越遠,思念之情漸盛。女生一起讀。
繼續往下讀,你還從哪里讀出了詩人的想念與不舍?
“思君不見下渝州”思君,這里的“君”指誰?(親人)他會想念親人的什么呢?
還能見到么?為什么?
是啊,思親不見親,還有誰讀?
除了親人,這里的`“君”還指誰?(朋友)
李白一生愛交友,與友人情誼之深,在他的詩中也可見一斑,他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那你們知道,李白最喜歡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嗎?“喝酒”
是啊,“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可現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歡啊,請男生讀。
5、隨著船兒漸行漸遠,詩人眼中的美景也漸漸被愈演愈烈的思鄉之情所取代。來,請一、二組同學讀一二行,三、四組同學讀三四行。老師讀課題,我們合作來讀讀這首詩,讀出你的理解來。
6、同學們,隨著五個地點的依次出現,詩人似乎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圖。我們隨著他一起欣賞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鄉思友,依戀不舍;那么,我想問問同學們,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從“夜發清溪向三峽”開始的嗎?有沒有同學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為思鄉的代名詞。詩人行至路上,看到家鄉的山月之景,思鄉之意已頓然而起。這也是為什么詩文短短28個字,連用了五個地名,但詩題卻取之其一,名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讓我們齊讀古詩,再一次感受詩人的思鄉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誦更有效率,自由背誦。
7、李白寫“月”的詩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課下,也請同學們多讀多積累。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 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
3.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朗讀背誦古詩
難點:感悟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以前我們曾經學過不少古詩,誰能背誦給大家聽
(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
(板書:)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課題)
2、解題。《峨眉山月歌》
(1)簡介“蛾眉山”。
(2)簡介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幼時隨父遷居四川,長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詩想象豐富,本詩是他青年時代初離四川時所作。
3、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2)自學課文。
要求:
①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半輪影流夜發向思君下
③讀通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記號。
學生根據上述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②指名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③指名說說詩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詞和句。
4.精讀課文。
(1)疏通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輪:(看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詩句中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發:夜里出發。向:駛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①出示圖畫,看懂圖意。
②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抬頭看到了什么,低頭看到什么,這時他會怎么想,他的表情會是什么樣兒。
要讀出詩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語調要低緩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范讀、指名讀。
5.指導背誦。
朗讀背誦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 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3——5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通過自我診斷與矯治,感受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復習背誦學過的李白的.詩歌。
2、范讀,讓學生初步感受兩首古詩。
3、簡單介紹《峨眉山月歌》的創作背景。
二、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讀前啟發:兩首詩皆有山有水,景色優美,你能體會出詩的意境嗎?
2、自瀆,讀后同桌檢查是否準確通順,再交流各自對詩句的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詞義:
(1)半輪;
(2)影入;
(3)下渝州。
4、展開想象,理解詩意,體會“青幽的峨眉山上掛著彎彎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這一優美意境。
5、讀邊悟,體會全詩意境。
三、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2、領會作者寫該詩的思想感情。
3、討論交流。
4、熟讀成誦,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
四、發展性練習。
1、寫字指導,注意“君”第二筆“橫”要寫長一些。
2、出示一首描寫山水景色的詩,生自瀆自悟。
3、讀后交流詩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讀成誦。
【四年級語文上冊《峨眉山月歌》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教案:峨眉山月歌06-05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06-27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通用5篇)02-06
[優]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06-27
李白《峨眉山月歌》賞析合集5篇06-27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課件08-06
初一語文上冊課件09-07
初一語文上冊課件11-02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課件05-12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課件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