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白鶴》是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告訴學生一個道理:遇到事情要善于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作為一篇選學課文,如何引領(lǐng)孩子自我學習與感受是最主要的。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又比較薄弱,因而,如何創(chuàng)設一定的平臺,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引領(lǐng)下進行自我學習成了我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我試圖通過一個對話主題(三只白鶴分別把魚埋在哪兒,用什么方法記住的,你認為誰能找到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運用文中的語句來感受,來回答,來研讀,從而感悟到第三只白鶴才能找到魚。
基于這樣的教學理念,我預設了如下學習目標:
1.自學課文,能讀通課文,讀準帶拼音的字。
2.感受三只白鶴遇到相同的問題時,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3.自讀感悟的基礎上,知道哪只白鶴能找到魚,并探究其中的原因,讓學生明白遇事要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
學習重點難點:
自讀感悟,探究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鶴能找到魚,從而明白遇事要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
依據(jù)這樣的學習目標,我試圖圍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達成目標:
一、學字引題,導入新課
1.出示:鶴,(你認識嗎?你是從哪兒學來的?)組詞
2.定格:白鶴,說說你了解的白鶴。
3.出示:三( )白鶴,進行孩子的語言文字訓練。
4.(教師深情導入)有一天,三只白鶴之間發(fā)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讀嗎?快速打開課文,大聲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通過兩個簡單的語言文字訓練,達到導入新課,快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交流反饋,引出話題。
1.教師提問:讀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讓孩子們自由說,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2.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教師用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入:“一天中午,三只白鶴在河里捉到了許多魚。他們吃的飽飽的,把剩下的一條大魚埋在地里,留著明天吃。”(相機學習帶拼音的字“剩”)。
3.聽著老師深情并茂的讀,小朋友們知道三只白鶴要把剩下的一條大魚埋起來。
為什么埋起來?你能找出文中的相關(guān)詞語、句子讀一讀嗎?
4.學生交流,緊扣“抓到了許多魚”、“吃得飽飽的”、“剩下的一條”引導學生理解,使學生懂得“許多、飽飽、剩下”是三只白鶴埋魚的原因。
5.自由朗讀,讀好“許多、飽飽的、剩下”,可以引導學生加上一定的動作配合朗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找重點詞,深情地朗讀,理解感悟白鶴“吃得飽飽的,要把剩下的魚埋起來”。為后面的自讀自悟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礎與課堂氛圍,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情趣。]
三、深入探究,扶放結(jié)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重點內(nèi)容。第二段三句話結(jié)構(gòu)一樣。第三段跟第二段結(jié)構(gòu)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結(jié)合指導孩子朗讀感悟。
[!--empirenews.page--]1.繼續(xù)引出對話主題:他們是怎么埋魚的,都埋在哪呢?請孩子們邊讀邊把白
鶴記住的埋魚地方(用橫線畫出)簡單講魚埋在哪里(用波浪線畫出)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抓住重點。(第一只白鶴抬頭看了看太陽,記住大魚埋在太陽底下。)余下兩句及第三段可以放開,稍加指導讓學生自讀作記號,同桌對照,交流,教師及時板書。這樣重點精講,扶放結(jié)合,有利學生學會學習。
2.拋出對話核心主題:你認為誰能找到大魚?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建議借助課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在這兒,為突破難點,如果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我準備采用組合幻燈片演示,讓學生通過比較“中午”和“剛剛升起”的太陽位置,看白云飄動,就懂得不能用太陽、白云作標記。(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補充板書)
3.請孩子們看著板書,說說你明白了什么?當學生懂得要選擇不動事物作標記后,為進一步拓展觀察思維能力,我創(chuàng)設新情境:假如你們是白鶴把吃剩的魚埋在這里,(投影圖:海灘上一棵椰樹,一塊大石,海邊一艘船)你會選擇埋在哪兒?學生充分地說,比較的基礎上,尋找比較理想的答案“埋在椰樹和石頭中間”。此時予以表揚鼓勵,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此環(huán)節(jié)的對話緊緊抓住課文的理解,結(jié)合幻燈片,幫助孩子們突破難點,讓孩子們當白鶴來選擇埋魚地點的設計,更是通過一個活動,達到了難點的突破,既顧及學習能力強的孩子,也顧及學習能力弱的孩子,創(chuàng)設平臺,讓他們?nèi)巳擞袡C會成功。]
四、拓展訓練,自編自演
1.擴展訓練:“正如小朋友們所說的,果然是第三只白鶴找到了埋在地里的大魚。這時,它看見了另外兩只白鶴,他們之間會說寫什么呢?請你和你的同桌當回小演員來演一演。”著重進行對話表演。
2.分組演一演整個故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引領(lǐng)學生分角色表演,這是一個把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讓孩子更加明白故事的寓意,也使得課堂動靜結(jié)合,達到學習**。]
我的設計理念與特色: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充分地說,實現(xiàn)課堂的對話。”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我的課堂特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讓孩子們充分地對話,在對話的基礎上明白課文的寓意。整堂課,緊緊圍繞對話主題:“白鶴為什么埋魚?把魚埋在哪兒了?誰找了魚?”這個對話核心主題,展開充分地對話,對話的時候,又盡量地運用文章中的語句,以此達到文章的自然理解。
2.運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課文的理解對于孩子們應該沒什么大問題,但要真正地明白寓意,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通過組合幻燈片,讓孩子們明白動與不動的事物,參照誰更能找到。讓大家來當白鶴選一選更是深化了理解。
3.讀演結(jié)合,提高興趣。在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融入讀一讀、演一演的訓練,把課推向**,也使得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預設是精彩的,生成一定會更精彩!我愿帶著我的預設,與我的學生一起去打造精彩的課堂!謝謝大家的聆聽,請多指教!
板書:
三只白鶴
第一只 記住 太陽底下 (動) ×
第二只 記住 白云下面 (動) ×
第三只 記住 柳樹旁邊 (不動) 找到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