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用心思考勇于發現
本組教材中的四個小故事,都是圍繞動手和動腦來選編的。課文中的那些發明創造的故事,也許只是在眨眼間的靈機一動,看起來沒有費什么力氣,事實上哪怕是一個小發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動手,敢于懷疑權威,打破常規,沖破定論,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學習本組教材,目的不是要學生都立志做發明家或者整天想著發明創造,而是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內容:一個導語,課文《動手做做看》、郵票齒孔的故事》、《畫風》、《充氣雨衣》和語文園地四。認識52 個生字,書寫33個,14課沒有生字。
*教學建議:充滿科學味道的課文該怎么上?
1、激起學生的興奮點。
本單元跟第三單元的課文風格完全不同,比較理性,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說明動手動腦的重要性。課文大多是以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而且伴隨較多的人物動作。象這種類型的課文,我們老師往往覺得很難上,逐段講解吧,機械無味。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下面先讓我們來看看《畫風》的幾處教學設計: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因此首先激起學生興奮點的是課文的題目。
老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通過錄音聽聽風的聲音,說說風。
師:對!是風聲。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生:風很冷。
生:風有時候大有時候小。
生:風能吹動很多東西。
生:風沒有顏色。
……
[課一開始,學生就興致盎然,若有所思]
要讓課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又如:學生喜歡畫畫,也喜歡看別人畫的畫。所以老師事先讓學生畫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的畫,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說說你喜歡宋濤、陳丹、趙小藝三個小朋友中,哪個人畫的畫?他的畫上畫了什么?從哪兒看出有風?自己練習把三個問題連起來說,想說哪幅就說哪幅。
生:我喜歡趙小藝的畫。他的畫上畫了房子、太陽、大樹、紅旗和一個拿著風車的小朋友,從畫中紅旗飄起來了、風車轉起來了可以知道有風。
生:我喜歡陳丹的畫。畫上畫了房子、太陽、樹和小鳥。從畫中畫了彎彎的小樹可以知道有風,因為是風把小樹吹彎了。
生:我喜歡宋濤的畫。他的畫上畫了房子、樹、烏云、雨絲。從雨絲斜了可以看出有風,因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造。我們一般都會想到讓學生自己畫風,老師可以這樣說: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書上的三個小朋友是這樣來畫風的,但老師相信,如果是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畫的話,你們的點子一定會更多。
如果讓你們也來畫風,還可以畫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