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文提示
香菱是個苦命女子,三歲被拐,長大后被賣給呆霸王薛蟠做妾。因薛蟠外出經商,她才得以進大觀園向黛玉學詩。黛玉循循善誘,香菱樂學不疲,于是漸入佳境,終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香菱學詩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學習本文,要品評香菱苦志學詩的細節描寫,還要理出側面描寫的傳神妙句,能說出第三稿詩好在什么地方,能用簡煉準確的短語歸納香菱、黛玉、寶釵的性格特征。課外還可以通讀《紅樓夢》,在“大語文”的環境中學習、積累語言,提高自身的藝術品味。
(二)精學語段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賬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說。”香菱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是: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像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么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
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探春笑道:“咱們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沒有。”說著,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于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作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試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涂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寶釵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聽了,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李紈笑道:“咱們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畫兒,叫他醒一醒才好。”
各自散后,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正想著,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么?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面說,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三)拓展閱讀
1、填空
①《紅樓夢》是( )代文學家( )寫的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后四十回是( )續寫的。
②香菱,原是官宦世家( )的女兒,三歲時被人販子拐走,后來賣給呆霸王( )作妾,終于被虐待至死。
2、選擇
①香菱學詩經歷了三個階段,排序正確的是( )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懸想”階段。
b、“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階段。
c、“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索”階段。
A、a b c B、a c b C、b a c D、b c a
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香菱吟月的第一稿中“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措詞不雅,但對仗較工整。
B、第二稿過于穿鑿;把“月”吟成了“月色”,有離題之嫌疑。
C、第一稿和第二稿都是“為寫詩而寫詩”,詩中沒有一個“我”在,因此意境不佳。
D、第三稿融情入景,“砧敲”、“雞唱”、“聞笛”、“倚欄”的月下景色無一不傳達出她思鄉戀親,自傷身世之情。但寫她夢中所得,缺乏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
③關于第三稿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