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
教學分析:
課文記敘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因為這個傳說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愿意相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學生審美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教具準備:
《月光曲》磁帶
教學方法:
閱讀欣賞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 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 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3、 聽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 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 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所見(談話) 事物 聯想
月光曲
所聞(時虛結合) 大海
第二課時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 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矛 恬——刮 縷——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純熟 盲姑娘
月光曲 入場卷 陌生
陶醉 記錄
《月光曲》教學反思
《月光曲》記敘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貝多芬被一對窮苦的兄妹的境遇感到而觸發了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30分鐘的時間,要把所有的教學目標都完成是不現實的。我就對教學內容大膽的進行了取舍。重點就放在對兄妹倆聯想出來的情景的朗讀,感受音樂的旋律,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在導入時,我選擇了兩首旋律不同的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旋律的不同,表達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了解音樂旋律:舒緩、高亢。為下文學習做鋪墊。學生很投入的欣賞樂曲,也說出了喜歡的理由。由于我初次參加區級賽課活動,內心十分緊張,導致語言表達不夠流利,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也體現了自己缺乏鍛煉,課前心理準備不充分,對自己的訓練不足。
緊接著,讀課文階段。我設計了3次通讀課文環節,分別是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默讀:思考問題,本文寫了什么事?快速瀏覽課文:找句子。通過3次朗讀基本做到了正確、流利?僧斀虒W實施時,出現了漏洞,學生在自由朗讀的時候,不是只讀一遍就結束,而是循環讀。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自己在巡視指導時也沒有注意。當發現時時間已經用去七分鐘。我只好改變了教學設計,取消了第二次通讀全文。從這個失誤感受到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朗讀巡視時,只注重了形式,沒有及時發現問題。
重點閱讀階段。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在教學完成后,通過了解自己的聲音還是不夠宏亮,下次應提高自己的音量。由于時間的關系,設計的師生配合朗讀沒有實現,比較遺憾。
總之,這節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復錘煉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4.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教學設計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