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目標
1 看到某一現象或聽到某一議論,能迅速聯想到與之相似或相反的事或道理
2 受某一事物的觸動,能迅速在頭腦中編制相關的圖景,場面或故事
3 能圍繞某一主題,把想到的或新編織的內容組成一篇具有較高水平的文章
二 教學內容
我們知道,在生活和閱讀中獲得的東西通過深入思考,通過感悟才能成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現你對生活獨特的主觀感受呢?聯想和想象就是兩種主要手段。
什么是聯想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古時候一個商人在一次和家人吃午飯時,窗外忽然紛紛揚揚下起了雪。這么大的雪在南國還是少見的,孩子們都在瞪著眼睛往外看,商人乘機問:“你們看這飄飄的雪花像什么?”他的兒子說:“撒鹽空中。”他的女兒說:“柳絮因風起。”這里他兒子把飄飄而落的雪花比作鹽粒,女兒則把它比作柳絮,無論是鹽還是柳絮,都是他們因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這就是聯想(投影儀出示聯想定義:是人們在觀察的基礎上,有當前的某一事物回憶或想到另一有關事的思維活動。)
那么,他女兒和兒子的聯想哪一個更好些呢?(可組織學生討論幾分鐘)相信許多同學都感覺到了,沉甸甸的鹽粒除了形狀和顏色與雪花相似之外,再無共同之處,他兒子的聯想一般。而“柳絮因風起”則傳神的描繪出了雪花輕柔飛旋之狀,輕靈而美麗,女兒的聯想獨特深刻。所以說,聯想人皆有之,但是深度,廣度,層次很不一樣,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力不同決定了這點,而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說:“聯想的構成,在某一點上如同電路,有了電路,點才能通過,知識貧乏,線路就不能暢通了。”這點又指出聯想的另一要點:知識的積累。
很多同學寫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其實往往不是記憶倉庫里沒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連翩,不能有題目或材料聯想到與之相關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世上萬事萬物都有許許多多的聯系點,關鍵是找到恰當的一點,接好電路。
討論:你看到雪時,會聯想到些什么呢?
那么什么又是想象呢?
(老師在黑板上畫個圓)比如說這個圓,我把它看成是一輪滿月,然后以滿月為重點,在旁邊用云彩,樹梢,人作為陪襯(同時在圓旁邊畫上云彩,樹梢,人),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我在把這個畫面用文字描述出來,那就是一篇想象作文了。
請同學把老師畫的圖畫用語言組織出來。
圓還可以想象成許多東西,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院想象成另一物體,用筆畫出來。
可參考情景:
圓是蘋果,蘋果落下,牛頓發現第一定律。
圓是足球,球門前特寫,進求的精彩瞬間。
圓是氣球,兒童在放飛理想。
圓是落日,下面是黃沙長河,“長河落日圓。”
……
這就是想象,就是人們在感知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過去經驗進行改造和重新組合成新的形象的過程。是表現你生活獨特的主觀感受的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投影儀出示想象定義)。
很多同學的作文只是羅列大而空的情節,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詞匯,無生動鮮明的形象,無豐富具體的細節,內容干癟,文章缺少深度,語言缺少活力,探究起原因,許多是大家在觀察和寫作時沒能充分的展開自己的想象力,其實,作文需要創造思維,創造思維的核心是想象力,不只是科幻式虛構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其他類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加如,寫作中如能充分運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寫作思路,使我們“看得”更廣遠,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飛揚,師普通的形象耐人尋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現力。
練習:
根據下列兩種情況,以 “歌聲”為重點,分別擴展成一段話,或一個故事。
情景一:教堂 囚犯 歌聲
情景二:廣場 女郎 歌聲
更多相關文章:
2.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