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下冊《黃河頌》說課稿1: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黃河頌》,下面我將從六大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與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xiàn)代詩,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以其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饵S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于以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詩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并且要以黃河為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冼星海曾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一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一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shù)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確實如此,
全詩氣勢恢宏,層次分明,并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jù)。首先,進入“頌”之前有一個蓄勢階段,由一個“望”字來統(tǒng)領。而
“望”的內(nèi)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角度不一: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zhuǎn),/結(jié)成九曲連環(huán)”;然后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后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真正進入“頌”的階段!鞍!黃河!”反復出現(xiàn)三次,歌頌黃河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wèi)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yōu)勢;最后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qū)拸V,澤被眾生,并且代表中華兒女發(fā)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整首詩語言和抒情方式還是較為淺顯的,而且它情緒慷慨激昂,是小學高年級學生感受詩歌魅力,進行誦讀的好材料。
二、說目標
本文是詩歌,易于朗誦,所以要加強朗讀教學,不宜過多講解,根據(jù)單元要求、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學生信息資料收集,了解時代背景,激發(fā)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2、抓住詩歌的節(jié)奏與感情反復朗誦詩歌,以教師的范讀定好基調(diào),以不同方式的讀激發(fā)讀的興趣,“以讀啟悟”、 “以悟促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愛國情懷。
三、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初一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而詩歌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需要學生用心品悟與積極交流,否則就會造成學生對詩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膚淺甚或偏向。詩歌語言凝練,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過多、過繁的分析,否則會難為學生。我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設定為: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nèi)涵。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并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針對現(xiàn)今一些現(xiàn)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教學的難點。
四、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通過整體閱讀,學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體會對文中精彩語句的品讀,可以了解把這種情感所表達出來的語言技巧;同時,通過閱讀,學生還可以體會到漢語優(yōu)美豐富的表現(xiàn)力。這篇課文非常適合朗讀,大聲地朗讀可以進一步加深文章對學生的感染。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本課在學法指導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方面注重以下幾點的指導教學: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好詩歌,抓住詩歌的節(jié)奏與感情反復朗誦詩歌,以讀啟悟。
2、在合作學習中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搜集信息、概括信息,養(yǎng)成勤寫、勤積累的好習慣。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質(zhì)疑、辨疑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并將從課堂中獲得的思想、情感和體驗再次返還到自身,提升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扒榫丑w驗”、“合作探究”、“以讀啟悟”、 “以悟促讀”是我這篇課文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
調(diào)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fā)并強化這種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旋律激昂,氣勢磅礴,課前,教師搜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借助直觀的黃河圖片和音樂的力量,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通過教師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jié)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總的來說,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感悟為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教學語言詩意化,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六、說教學設計
(一)1、激昂的語調(diào)創(chuàng)設氛圍,豐富的知識儲備初步感知文章情境導入
開場白出現(xiàn)激昂語調(diào),創(chuàng)設氛圍。師生共同欣賞搜集到的黃河圖片,調(diào)動學生的愛國情感
(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通過充滿激情的開頭,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2、反饋學生信息(用學生自己的親身搜集和教師的補充----主要是寫作背景,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藏認識黃河在地理、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黃河文化積淀。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著學生的情感,給課文教學鋪墊了一個厚實的文化背景。這也符合課標中倡導的“大語文觀” )
3、頌黃河,感知詩意
(1)了解時代背景和作者情況
(2)朗讀課文
、俳處煼蹲x,進行朗讀指導。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蹖W生齊讀、美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交流中應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提出看法。先給一點時間小組中交流,可避免剛開始就單獨朗讀的膽怯。)
(二)、以情為帆,讀悟合一。(這是教學重點的突破環(huán)節(jié))
1、 這個“情”
指的是兩個方面:一是朗讀時的無限深情,二是感悟時的愛國激情。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它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了黃河的高大形象,充滿了強烈的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那么,如何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調(diào)動他們的情感呢?在課堂上,通過畫面、音樂等情境的設置,通過不同形式與要求的反復誦讀,便能喚起學生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深情朗讀的欲望,點燃他們澎湃的愛國熱情。就詩歌而言,需要讀,就文本而言,需要悟,兩者應融會貫通,
實現(xiàn)“讀悟合一”。這在主體部分——“頌黃河”一段教學時尤為突出。無論是“以讀帶悟,感受黃河的英雄氣概”,還是“以悟促讀,感受黃河的偉大精神”,都充分體現(xiàn)了“讀”和“悟”緊密結(jié)合。
2、學好詩歌最重要的方法是學會有感情的頌讀。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根據(jù)不同的要求進行朗讀,可不斷促使學生領悟詩歌的精神。朗讀中對于重音詞的把握,教師可自己讀也可以請學生范讀,這樣有利于快速掌握朗讀的技巧,表現(xiàn)詩歌的感染力,促進對文本的感悟。
3、在以讀帶悟,感受黃河的英雄氣概和;以悟促讀,感受黃河的偉大精神的環(huán)節(jié)。以教師的指導讀與學生的感悟讀相結(jié)合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雖然是文字簡短的詩歌,但由于其內(nèi)容富有跳躍性,因此有必要對不同層次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以便學生理解與記誦。采用小標題式的歸納法,力求言簡意賅,抓住要點,它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
4、通過深入理解課文,朗讀時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畫面音樂的輔助,將學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評選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并給予適當?shù)拇碳ず蛪毫Α?/p>
朗讀還要注意表達語氣,老師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讀體會。在讀時,要注意用恰當?shù)恼Z速、語氣、語調(diào)來表達字里行間的感情。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通過老師、學生的互評探究進一步總結(jié)出朗讀的要點:1,把握詩詞的節(jié)奏、重音。2,對詩人生平和時代背景的把握3,對詩歌語言的品味 4,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感情。
(三)、合作交流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的需要:一般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最直接的心靈體驗和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語言鑒賞功底的學生則會選擇“讓我最欣賞的”形式發(fā)言,對于喜歡另辟蹊徑思維獨特的學生來說,“我有這樣的疑問”這個話題則更能激發(fā)他們發(fā)言的熱情。
(四)、利用拓展延伸與總結(jié)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值得我們學習的黃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個相似的短語來替換“偉大堅強”這個詞,發(fā)出自己的誓言嗎?
2、可在我們今天呢?近世以來,黃河屢次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杰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 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五)作業(yè)設置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上網(wǎng)查找有關黃河頌的資料,和家人一起欣賞詠唱交響樂《黃河大合唱》。(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xiàn)教材內(nèi)外的溝通和課堂內(nèi)外的交流。)
教學反思
一、閱讀有捷徑
詩歌有基調(diào),是因為它總是含有濃濃的抒情氣息。它的基調(diào),就好比是一般文本的中心思想。把握準了詩歌的基調(diào),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就能得心應手,緊扣主題。那么,一般文本的教學,我們確實應該讓學生在初讀文章后,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才能提高閱讀的速度,有效地深入學習。反而言之,我們該摒棄一些花哨的云里霧里的教法與學法。
二、詩文要記誦
篇幅不長的詩文一定要記誦,而且應在當堂!學好詩文的一個檢驗就是能否脫離書本、了然于胸!這是我上過多次此類課后的想法。我們看《黃河頌》,它感情豪邁、格調(diào)高昂,詩中飽含者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如果一個學生僅僅能看著一個個鉛字,朗朗“上口”,卻不能“上心”,那么他對文本的感受只是浮于表象,決沒有真正達到“情到深處”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學生都能在課末時大聲背誦,這既是他們情感的表達,又是語言積淀的再現(xiàn),將來,這其中的許多的字、詞還將被他們自如地運用呢
人教版初一下冊《黃河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黃河頌》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所選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都是以愛國為主題的。學習這個單元,要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培養(yǎng)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學習《黃河頌》這首詩,還要為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作基礎,由課內(nèi)向課外深化拓展,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黃河。
詩歌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它潛藏著一定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讀來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與舊大綱相比,新課標更突出了學生的心靈品悟和個性解讀。這樣的課文更容易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新教材選入這篇課文的目的就是激發(fā)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強化愛國熱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碰撞將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單元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二、說目標
本文是詩歌,易于朗誦,所以要加強朗讀教學,不宜過多講解,根據(jù)單元要求、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能力目標:①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歌。②培養(yǎng)對詩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了解時代背景,激發(fā)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抓住詩歌的節(jié)奏與感情反復朗讀誦詩歌,通過研討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3.情感目標:①深刻感悟黃河的英雄氣概,深入理解中華民族的堅強品格。②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學生情況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