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設計

發布時間:2017-02-27  編輯:jing 手機版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創意說明】

  本設計用兩個形式精粹、含蘊豐富的問題,帶動對全文的閱讀品析,以期達到刪繁就簡的藝術效果。

  【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成長,我們將陸續學習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長的文章。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中國現

  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偉人的成長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朗讀帶。

  結合課前導引了解課文展現的是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根據課題劃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配亯|性問題:百草園是樂園,在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是不是就沒有樂趣了呢?

  (切入課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書屋之樂)

  學生讀、圈、議,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敘述時的感情。

  小結:從這個段落里,我們看到了一顆天真調皮跳蕩著的童心,更欣賞到了散文“絢麗之極趨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浦鲉栴}:三味書屋的樂趣與作者在百草園事所體會到的樂趣相同嗎?

  (引導學生用心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并自覺把前后兩部分的內容進行比較)

  學生讀、圈、議第一部分,教師可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小結:正是因為百草園里的景、物、人、事對兒童具有一種溫馨的親和力,所以少年魯迅才對它有一種特殊的依戀,才有了離別時的難舍。

  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領悟作者深情。

  學生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討論后各抒幾見。說“異”說“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資料整合平臺】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室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時……,稍長……。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9年回國,1918年《狂人日記》,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寧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侯(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