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08-14  編輯:pinda4 手機版

  意圖及切入

  1、通過朗讀,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激情。

  3、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準備

  讓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字詞;反復誦讀本文,領會文意。

  整體實施

  一、導入

  請學生們看屏幕,他是誰?(臧克家)

  1、作者簡介

  2004年2月5日,我國文壇再失巨擘,99歲的著名詩人、作家臧克家與世長辭,一輪明月、萬家燈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對我國新詩做出了卓越貢獻的著名詩人,創作生涯長達80年之久。成果之豐,影響之大,被人為是“一部足以現身說法的活生生的中國新詩史”。

  人們比較熟悉的是他為紀念魯迅先生而寫的《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如今,這句詩已經成為送給詩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朱自清曾說:“從臧克家開始,我們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

  茅盾曾說:臧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起來緬懷聞一多這位偉大的民主戰士。

  2、簡介聞一多

  指名學生介紹自己查閱的材料。

  聞一多集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詩人:新詩集《鴻祝》(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⑵、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談》《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⑶、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3、臧克家和聞一多:知遇相惜,亦師亦友。

  4、所以這篇文章展現給我們的詩: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

  二、初讀課文

  教師邀請一位學生同讀課文,一人一段,其他學生思考:

  1、疏通字詞,把生字詞劃下來。

  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文先生恪守著怎樣的“說”和“做”的原則?從中看出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

  1、解決基礎字詞(略)。

  2、文章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聞一多恪守著“做了不說,做了再說”和“說了就做”的原則。從中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以為言行一致的民主戰士。

  三、研讀課文

  1、研讀表現聞一多先生潛心學術,成就卓越的段落。

  教師:提起聞一多先生,我們頭腦當中首先顯現出來的是他怒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手槍,拍案而起的鏡頭。但事實上,聞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學者、詩人。他治學嚴謹、才華橫溢、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現他的這一特點?(第一部分)

  默讀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現聞一多先生潛心學術、成就卓越的語句劃下來,并進行圈點批注。(不懂的可以標注出來。)

  教師巡視。

  學生質疑。

  師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知道(要注意朗讀和藝術手法的指導)。

  2、研讀表現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的段落。

  教師:一個如此“血性”的男兒,很長一段時間竟能“沉寂”下來做學問,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種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實則不然。

  1925年,聞一多先生在給梁實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這樣說:“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有被人征服之慮,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漸防危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可見,聞一多先生是想從探索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淵源中,尋找出醫治我們民族病癥的藥方。聞一多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個中國人比作一個文學家更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終生實踐著這句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聞一多先生那種大義凜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

  ⑴、指導朗讀

  學生齊讀(如果朗讀不到位,可以請各別同學范讀)。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聞一多的幾句話: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

  ⑵、造句:

  按以下形式說說對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形象的理解。前一個空填寫對人物的評價(用以個詞語),后一個空要舉例證明。

  聞一多先生,他,你看。

  師生交流。

  四、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煉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

  1、生動形象

  不僅描寫的語言是形象的,敘述和議論的語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義也更豐富了。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是熱情的稱贊了。此外“吃盡”“消化盡”“炯炯目光……遠射……”“赫然而出”“向……邁進了”“起先,小聲說”“向……呼喊”“警報迭起”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敘述語言和議論語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動,富于感染力。

  2、精煉含蓄

  比如一格“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飲用的聞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與第5段“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里的“沒有‘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干精神和謙虛地美德:“做為革命家”,聞一多的“說”,是對于革命的宣傳和動員,使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實際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一個“說”字,竟然表達了這么多的意思!這種結合一定語言環境靈活地賦予同一個詞以不同含義的表現手法,是耐人尋味的。

  3、富于感情

  這篇文章的敘述、描寫抒情化,令人無法分清哪些是記敘,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說它是記敘未嘗不可,但洋溢著贊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顯然是描寫,但頌揚、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飯,幾乎忘了吃”,本來是極平常的一句贊語,卻與上一句“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形成了對比,意蘊就豐富多了。同樣,“夜間睡得很少”這種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著一個情由未盡的“他惜寸陰、分陰”,給人的感覺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帶著強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語句便的不平常了。

  4、富于音樂美

  ⑴、作者善于使用成語或仿成語結構。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潛心貫注,心會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報迭起,形勢緊張”等等。這些詞語的結構整齊,有節奏感。

  ⑵、作者慣于使用對句的形式。如一開頭的“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就是對句,又如“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不動不想,無聲無息”“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還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這些成對的句子,有些具有對比的性質,有些則是并列的性質,有的是更為整齊的對偶句。這些句子讀起來瑯瑯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

  五、拓展延伸

  從古至今我國有很多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自己的理想。請說出一兩句表達他們理想追求的詩,并簡要說說他們的事跡。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陶淵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六、小結

  在世界近代史上,聞一多先生是唯一一個被數顆子彈從背后卑鄙地射殺的詩人。盡管時代已相隔久遠,但一想到這殘酷的事情,我們還是會進步助一陣陣心疼!正如聞一多先生是那樣地心疼李公樸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樸”們那樣地心疼萬千底層百姓的掙扎著的生存。面對死亡,聞一多先生沒有絲毫的懼怕,他曾說過:“生命的量至多不過百年,他的質卻可以無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發展,生命的藝化便是生命達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讓我們永遠稱頌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七、布置作業

  1、掌握字詞。

  2、在聞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許多文人、學者、革命家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請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體會人們對這位偉大的詩人的深刻緬懷。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同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级综合久久a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ⅴ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