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繼續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15個生字、12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蘊含著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畫加以想象,說一說這篇課文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來并小組解決。
2、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說的故事說一說。
3、質疑問難
4、帶者問題再讀課文。
三、整體感悟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試著讓學生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畫一畫,感受小村莊原來的美麗。
(3)再讀一讀,深入感受。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
(2)說說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疑
(4)學習該段生字
四、設置懸念
1、把第一和第五個自然段連起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毀滅的?
2、小結:惋惜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掌握的情況
2、聯系第一與第五段思考:是誰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二、探究學習
1、學生瀏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齊讀。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
(3)談一談你讀懂的,未懂的組織同學共同解決。
3、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反復讀第三自然段
(2)把“一間間、一棟棟、應有盡有的家具、工具”說一說,畫一畫。
(3)討論理解:“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4)說一說你從這一段指導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去掉“還”跟原句比較出問題的實質。
(3)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
5、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試試
(2)什么都沒有了是指“——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還有——也沒有了。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什么?
四、鞏固本課生字
五、課后擴展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辦一個手抄報。
板書設計:
美麗的小村莊 (茂密的樹林,潺潺的流水……)
鋒利的斧頭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沒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
上周二,在年級教學研討課時,我上了三年級下冊的第七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本文講述了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教學設計時,我從全文出發,設計了三個問題,1.先引導學生思考原來的村莊是什么樣的?2.最后村莊變成什么樣了?3.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
在討論交流第三個問題時,抓住課文中幾個句子仔細體會,“誰家想蓋房子,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薄耙荒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學生從這些句子中,自然而然的體會到我們做事之前,先要考慮后果,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很有興致,教學效果良好。
今后還要在抓教材主線的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輕松學習,愉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