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運用。
1、讀下面的句子,根據拼音提示,把恰當的字填寫在橫線上。
人就是這樣,當你以一種huò① 達、樂觀向上的心態去構筑未來時,眼前就會呈現一片光明;反之,當你將思維yòu② 于憂傷的fán③ 籠里,未來就變得暗淡無光了。長此下去,你不僅會將最起碼的信念和拼搏的勇氣mǐn④ 滅,還會將身邊那些最近最真的歡樂失去。
① ② ③ ④
2、下列每組詞語中都有一個錯別字,請用橫線標出,并將正確字寫在橫線上。
A、坦蕩如砥 爭研斗艷 振耳欲聾 不言而喻
B、一泄千里 縱橫決蕩 忍俊不禁 刻骨銘心
C、貫穿始終 潛滋暗長 不折不扣 因地治宜
D、盤虬臥龍 一如即往 略勝一籌 藏污納垢
3、默寫。
① ,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②世有伯樂, 。
③翅濕沾微雨, 。
④《馬說》一文中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項是( )
⑴我只是 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⑵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A、站立 進入 B、站立 撲入 C、佇立 進入 D、佇立 撲入
5、下面是某同學寫的一個作文的片斷,仔細閱讀后,對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有語病和錯別字包括標點使用不當的地方加以修改。
早晨我們不得又被鬧鐘叫醒,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飯,然后冒著危險在馬路上與汽車出生入死;由于上午的學習慣性和未完成的課堂作業,我們一邊吃飯一邊還在大話學習,討論學習生活;傍晚回到家,吃完晚飯,又開始做家庭作業,一直做到兩眼惺松而入睡。
6、選出說法有錯的一項( )。
A、《紫藤蘿瀑布》和《海燕》都是狀物抒情的散文,都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懷。
B、《紫藤蘿瀑布》是一篇構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題目中“瀑布”一詞,用象征手法既狀寫出紫藤蘿盛開的壯觀,又暗示生命長河的偉大。
C、《馬說》是一篇議論文,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反而摧殘人才、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懣之情。
D、茅盾的《白楊禮贊》和高爾基的《海燕》都運用了象征手法。
7、請用一句話概括下面這則新聞的要點(20字以內)。
本報訊 廣東省組織大學生到歐洲考察,這些學生對巴黎藝術殿堂的經典之作提不起興趣。本來安排8小時的參觀,有的學生不到1小時就走馬觀花地看完了,坐在一邊聊天吃零食。有的說,凡爾賽宮就是一條筆直的馬路,旁邊建了幾座古怪的房子;有的說,羅浮宮里面的繪畫和雕塑千篇一律,沒有什么好看的。
學生的表現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遺憾,也是一種文化上的遺憾。教師和藝術工作者應當深刻認識到,藝術審美興趣和能力是構成文化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欠缺,必然成為精神生活的貧困者。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這個民族的下一代癡迷的都是武俠劇、情感偶像劇等東西,那么勢必帶來總體藝術鑒賞力的低下,民族命運會怎樣?
我的概括:
8、名著閱讀。
茅盾曾經對《水滸》中一些人物作過深刻的評價:“對于甲,我們可憐其遭遇,鄙薄其為人;對于乙,我們寄以滿腔的同情,深惜其認識不夠;對于丙,我們卻除了贊嘆,別無可言。”(備選答案:宋江、林沖、李逵、楊志、魯達、時遷)
根據你的理解,甲是 ,乙是 ,丙是 。
9、請你仿照下面示例,從“棉花、帆、釘子、谷穗、牡丹、梅花、菊花、竹子”等選項中任選兩個,各寫一句含有生活哲理的格言。
示例① 根:蓬勃向上的生命,以及默默無聞的奉獻,全部屬于大地母親;如果離開大地的懷抱,一切的成就,都會成為泡影。
示例② 藕:無論是生活在水中,還是生活在淤泥里,都能夠保持一個純潔的靈魂。
格言①:
格言②:
二、閱讀。
(一)閱讀《海燕》中的選段,回答10-17題。
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唱歌,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的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10、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上文內容大意。
11、第1、2兩段寫雷聲,烏云和狂風,作者運用了一系列動詞,有什么作用?
12、第4段中的兩個破折號,分別有什么作用?
13、第4段中的加點詞“飛舞”“精靈”“大笑”“號叫”,分別表現了海燕怎樣的形象?
14、把第2段中“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改成“一層層巨浪被狂風緊緊抱起,甩到懸崖上”,行不行?為什么?
15、“高傲的”“黑色的”分別照應這篇課文開頭的哪兩處內容?
16、第5段中下面兩句話分別表現了“海燕”的什么特點?
(1)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
(2)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17、第2、5段分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二)閱讀《鐵樹最美的時候》,回答18-22題。
鐵樹最美的時候
沈世豪
鐵樹開花,向來被人看作是和啞巴說話一樣的奇跡。其實,在廈門,由于氣候的原因,鐵樹開花是很平常的事。鐵樹的花名聲大,其實并不漂亮。鐵樹最美的時候,是長新葉。
每年四五月間,幾場風雨過后,便可發現鐵樹的樹心,幻出一抹可人的嫩黃,微微鼓起,里面就是孕育的芽苞。連續幾天,沒有動靜,似乎是在默默地等待,是等待太陽的問候,云彩的呼喚,還是辛勤主人的一聲命令?突然,在一個清亮亮的早晨,露出了一簇尖尖角,煞是平常。又沉默了幾日,終于按捺不住了,齊刷刷地伸出了一寸來長的芽柱,灰綠,整齊,恰似相擁而出,頗是精神。就在你不經意間,芽柱長長了,且悄然曲起了身子,化成了豆芽狀,細看,兩側有齒狀的小苞。此后,就像一聲呼喚,一夜之間,芽苞伸展開來,化為針葉,每一根針葉上還挑著如五線譜上的跳動音符。風無語,音符隨風而去,于是,羽狀的新葉就搖曳而出了。
新葉很嫩很嫩,淺淺的綠,像嬰兒的笑,純潔無瑕,生命伊始,是如此地讓人憐惜、動心。屏著氣、屏著氣,真擔心一不小心打個噴嚏,就會傷害了它。鐵樹一襲綠袍,不懼酷暑嚴寒,自有英雄情結,然而,每一片新葉的萌發,同樣是稚嫩,沒有嬌氣。古人云:“一日換一番春色。”對鐵樹長葉的描繪是最恰當的。鵝黃綠、嫩綠、淺綠、草綠、油綠、湖綠、碧綠、深綠,綠韻如歌,每一道旋律的細微變化,都在鐵樹的新葉上盡情地演繹。側耳聆聽,綠韻亦如語,是春雨的呢喃,還是晨風的叮嚀,或者,是千里綠野的神姿仙態,融進了這難以言傳的氤氳綠意之中?鐵樹日新月異變幻無窮的新綠,既展示了生命的神秘和奇跡,還寄寓了憧憬的博大與深邃。鐵樹的片片新葉,如此地讓人癡迷、沉醉,莫非是上蒼恩賜給人類凈化靈魂的一首絕唱嗎?
人愛花,花好比是人的面容,萬紫千紅看不盡,傾國傾城盡風流。櫻花盛開時,日本人欣喜若狂,舉國同慶。牡丹上市,洛陽城里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同樣是一番靚麗的風景!有人愛葉嗎?當然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代詩人杜牧深情的詠唱,如一棵擎天的紅楓,照亮千古。花好比人的容貌,花容月貌,千姿百態,觸目便可讓人神迷;相比之下,葉的誘惑力,就稍遜一籌。但是精神層面的內容,往往蘊涵在比較深沉之處,須捫心品味,才得知神韻。正因為這個原因,鐵樹最美的時候,遺憾地被人們忽略了。世俗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可能輕易地抹殺極有價值的審美意象,甚至讓人們產生錯覺,誤以為世界上最美的只有花,而把綠葉永遠置于配角的地位。“紅花也須綠葉扶”,但并非所有的綠葉皆屈從于扶持的地位。
鐵樹都有最美的時候,何況是人呢!愿天下人自信有加,并百倍珍惜。
18、“鐵樹開花”,一向是人們所稱道的稀世美景,本文作者卻獨辟蹊徑地對“鐵樹長新葉”大加贊美。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新葉”之美的?
19、作者對鐵樹的“新葉”情有獨鐘。請結合文中有關的描寫,簡要分析作者流露出的豐富感情。
20、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從破除世俗偏見的角度,對花與葉展開審美鑒賞,從而生發出一個哲理性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話回答)
21、散文作品描寫景物時,常對靜態的事物作動態化的描寫。下面是課文《紫藤蘿瀑布》中運用這種寫法的句子。請你從本文中找出與例句手法相似的一個句子。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發端,也不見終極。只見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
答:
22、第四段蘊涵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綜合性學習。
23、通過專題《鳥》的學習,我們對鳥的內涵有了更深的了解。某班同學利用黑板報出了一期“愛鳥”專刊。以下是其中一個欄目的內容,讀后按要求答題。
鴿子:不管天氣多么惡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遙遠,都不會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為信念而飛的。
荊棘鳥:它不停地飛翔,不停地尋找,只是渴望站在荊棘樹上讓最尖最長的荊棘刺進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為了那一聲絕唱,卻足以讓人驚心動魄。
(1)請根據以上內容,為該欄目擬一個鮮明、恰當的主題(三至五個字)。
(2)根據這一主題,仿照該欄目內容的寫法,為自己喜愛的一種鳥(題中涉及的除外)寫幾句簡短的話。
四、寫作。
24、請以“我是一棵(朵、叢)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補充內容應是某種植物,如白楊、竹子等);②文體不限(若寫詩歌則不少于25行);③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④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
1、①豁 ②囿 ③樊 ④泯
2、A、震 B、瀉 C、制 D、既
3、①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
②然后有千里馬 ③泥香帶落花
④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D
5、修改參考:(1)“不得又被鬧鐘叫醒”改“不得不被鬧鐘叫醒”。
(2)“與汽車出生入死”改為“與汽車賽跑”。
(3)“討論我們的學習生活”刪去。
(4)“由于上午的學習慣性”前加“到了中午,”。
(5)“惺松”改“惺忪”。
6、B
7、為學生的鑒賞力擔憂。
8、楊志 林沖 魯達
9、棉花:是花,我卻不與百花爭芳斗艷;不是花,我卻用花絮溫暖人間。
帆:離開船桅,我是一塊普通的布;只有走進江海湖泊,才能大展宏圖,才能高歌奮進。
釘子:在壓力和困難面前,挺直腰桿,不斷進取,絕不彎腰低頭,受人歧視。
谷穗:低頭,是向農人致謝;鞠躬,是向土地感恩。
竹子:氣節和謙虛的完美結合,使你生機勃勃。
二、閱讀。
(一)10、暴風雨到來時海燕搏擊風浪,積極戰斗,以必勝的信心,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11、形象地表現了風、云、雷、電的囂張氣焰。
12、第一個破折號表示語意的注釋,第二個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躍進。
13、“飛舞”一詞寫出了海燕的歡樂;“精靈”一詞展示海燕的戰斗形象;“大笑”“號叫”,顯示了海燕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氣概。
14、不行,主語改動以后,不能表現反動派勢力對人民群眾的迫害之深。
15、照應開頭的“在高傲的飛翔”“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兩處。
16、(1)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具有敏銳的預見性和洞察力。 (2)具有必勝的信念。
17、第2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擬人、比喻;第5段運用的修辭手法是:擬人、比喻、反復。
(二)18、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贊美新葉的:新葉生長的過程(新葉形狀的變化過程);新葉綠色變化的過程。
19、從四個方面分析:對新葉奇妙的生長過程,表現出驚喜;對新葉的嫩綠,流露出憐惜;對新葉綠色的細微變化,由衷發出贊嘆;對綠葉中蘊含的精神,予以贊美。
20、精神層面的內容,往往蘊涵在比較深沉之處,須捫心品味,才得知神韻。
21、文中有三處句子:①就像一聲呼喚,一夜之間,芽苞伸展開來,化為針葉,每一根針葉上還挑著如五線譜上的跳動音符。風無語,音符隨風而去,于是,羽狀的新葉就搖曳而出了。
②新葉很嫩很嫩,淺淺的綠,像嬰兒的笑,純潔無瑕,生命伊始,是如此地讓人憐惜、動心。
③綠韻如歌,每一道旋律的細微變化,都在鐵樹的新葉上盡情地演繹。
22、①對人們只看重外在的美而忽視內在美的遺憾之情;②對世俗力量及人們的流俗傳統的批判之情。
三、23、(1)如:鳥的禮贊(贊歌)、鳥中精靈、我心中的鳥等。
(2)示例:①雄鷹:茫茫蒼穹,無處不是它搏擊的舞臺。豪邁、壯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為飛翔而生的。
②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在烏云翻滾、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勝利的預言家,勇敢的戰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