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說課稿
一、說教材(簡析)
本文是高一最后一單元“慢慢走,欣賞啊”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寫人很好的典范文章。是“白洋淀派”現代作家孫犁在摯愛的妻子亡故12年后痛定思痛寫就的懷念文章。其中選取了幾件小事表現了一位勤勞,淳樸的中國優秀的傳統婦女,也表現了摯愛丈夫的妻子,而這些文中通過細膩的白描手法表現出來。
對于高一正在上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同學來說,雖是兩個單元,卻也有共通點:都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摯愛之情——母子情,朋友情,夫妻情。也是繼《我與地壇》、《最后的常青藤葉》兩文之后學習人物描寫的一篇文章,同時學生在初中時有一定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描寫等知識。
本人對上述的兩個知識總能起到好的承接和鞏固作用
二、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第二冊第四版塊的一篇打“*”號的自瀆課文,文章語言較好淺顯,情感質樸,對于高一同學,這兩點容易把握。
同時淺顯語言中的準確,質樸情感中的深沉,以及有這一定時間隔閡和年齡隔閡的夫妻情,學生是不易理解和把握的,需要課堂上慢慢玩味和體會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自身特點,以及我校高一同學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了以下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把握,鑒賞細節美,人物性格美的方法,淺顯語言中的準確性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自主,個性閱讀,培養提煉感念以上兩個要點的能力
四、思想教育目標
感受傳統中國勞動人民身上勤勞,淳樸的品德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1雖為“逸事”,但是瑣碎小事中的典型事例,從多個側面表現了主要的不同特點,人物形象豐富,作為幾十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有太多的小事可寫,也有太多的情
2中老年朗讀錄音渲染氛圍,感要抒發,而短短的一篇文章又如何表達這一切呢?顯然,這是一個難點。作者正是痛定思痛,與12年之后厚積而薄發,選取典型細節表現,與質樸中飽含深沉,所以,這樣深沉厚實的自描手法成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程序
蘇軾《江城子》導入新課,激發興趣,歌詞《丁香花》
↓
孫犁自介,其妻自介 解題
↓
自瀆課文,概括情節(定親 相親持家 臨別)
↓
討論朗讀文中的細節描寫
并逐一討論交流每儀部分人物的性格美
↓
概括平時的生活細節描寫和融記事抒情與一爐的寫法
↓
拓展法:選讀例文《我跟跑的求學只路上總陪伴著父親蹣跚腳印》進行比較閱讀,朱自清《背影》 鞏固細節描寫
↓
(練習:作200字左右的人物細節描寫)
七、說教法
可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作相應處理
1、質疑,點撥和討論法相結合
2、有情感朗誦,從中感受人物的情感
3、拓展比較閱讀
4、板書提綱式的教學方法
八、說學法 重視學國的學習,探索的實踐活動
1、指導有感情朗誦
2、引用發散思維
亡妻逸事 孫犁
語言
股飾
表情 細節描寫 人物:勤勞 自己苦思面對
行動 淳樸 真摯深情
心理 有一定封建禮教觀
傳統的夫妻情“春蠶到死絲方盡” “曾經滄海難為水”
感恩和奉獻∶不易感動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