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片斷】
說明:本課教學分為兩個板塊,一是理解內容,一是學習語言。這里展示的是學習語言部分。
師:文章記錄的是作者關于創造性思維的思考,每一則都是作者思想碎片,智慧的火花,傳達著創造者的智慧,說明了要有創造所必須有的思維。科學的東西往往讓我們看起來很深奧。其實不然,關于創造學的思想錄,我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下面讓大家思考三分鐘,你認為要有所發明創造有所創新,還必須有哪些思維呢?要求能夠舉例說明。
生:組合法。如把橡皮擦和鉛筆組合在一起就是現在的鉛筆。
生:還收錄機,就是把收音機和錄音機組合在一起發明的。
生:逆向思維……
生:打破沙鍋問到底……
生:多想事物的缺點……
……
師:看來大家都很聰明,都能有自己的創見。課文的內容是不難理解的,問題是作者羅吉爾·馮·奧赫不是個優秀的文學家,他的語言只有少數幾個比較典型的詞語,不生動形象。如果讓我們來寫這一篇文章,我們會寫得生動得多。
生: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來。
師:不信,讓我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把作者的小標題改一改,讓它們更生動形象些。分工:以就近的幾個人為一個小組,大家開動腦筋,共同完成任務。方法:從我們所學過的詩歌,成語,俗語,廣告語等方面入手。
生幾分鐘的討論后,紛紛發言,氣勢熱烈。現將修改結果摘錄如下。
第一則:放松 修改為:
1、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2、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二則: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修改為:
“我的地盤我作主” “我行我素”
第三則:多問幾個假若 修改為:
“十萬個為什么” “十萬個天問”
第四則:使用你的想象力 修改為:
“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寂然凝慮,思接千載”
“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第五則: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修改為: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第六則: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認為本身形象生動了,不須改。
第七則:看到畫面之外。 修改為:
“跳出井外”
第八則:順其自然 修改為:
“師法自然”
【反思】
語文教學要上出語文的味來,就不能過分注重對內容的梳理,那不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和有效形式。語文的味在于對詞句的揣摩玩味,而對詞句的玩味,必須注重教學的方法設計,不能呆板地講某某詞某某句如何如何的準確,如何如何的生動,必須通過比較鑒別。而比較鑒別,不應是教師的硬性強調,而應是學生積極的自覺行為。這節教學,有兩個成功點:一是讓學生嘗試寫續《思想錄》,二是修改語言平淡的標題,這兩點設計,新穎而易于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積極性,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充分體驗到了創造的喜悅,讓學生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