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閱讀訓練題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8.本詩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我們卻可以從__________一詞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潔,這兩句詩描寫出景物________的特點。(2分)
9.本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閱讀下面【甲】【乙】兩個選段,完成后面的問題。(13分)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三峽》)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1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略無闕處( )
(2)屬引凄異( )
(3)水尤清洌( )
(4)乃記之而去( )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12.請分別從【甲】【乙】兩文中找出描寫江水或潭水清澈的語句。(2分)
13.【甲】【乙】兩文在內容及情感上有什么異同?(3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
醉太陽
丁立梅
①天陰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幾場雨,甚至還罕見地飄了一點雪。春天,姍姍來遲。樓旁的花壇邊,幾棵野生的婆婆納,卻順著雨勢,率先開了花。粉藍粉藍的,泛出隱隱的白,像彩筆輕點的一小朵。誰會留意它呢?少有人的。況且,婆婆納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納可不管這些,兀自開得歡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陽光嘩啦啦來了。我總覺得,這個時候的陽光,渾身像裝上了鈴鐺,一路走,一路搖著,活潑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樹木醒了……昨天看著還光禿禿的柳枝上,今日相見,那上面已爬滿嫩綠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彈即破。
③春天,在陽光里拔節而長。
④天氣暖起來。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著走著,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覺松開了——好暖和啊。愛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換上了裙裝。老人們見著了,是要杞人憂天一番的,他們會嘮叨:“春要捂,春要捂。”這是老經驗,春天最讓人麻痹大意,以為暖和著呢,卻在不知不覺中受了寒。
⑤一個老婦人,站在一堵院墻外,仰著頭,不動,全身呈傾聽姿勢。院墻內,一排的玉蘭樹,上面的花苞苞,撐得快破了,像雛雞就要拱出蛋殼。分別了一冬的鳥兒們,重逢了,從四面八方。它們在那排玉蘭樹上,快樂地跳來跳去,翅膀上馱著陽光,嘰嘰喳喳,嘰嘰喳喳。積蓄了一冬的話,有的說呢。
⑥老婦人見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說開了:“聽鳥叫呢,叫得真好聽。”說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話,繼續走她的路。我也繼續走我的路。卻因這春天的偶遇,獨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個年輕的母親,帶了小女兒,沿著河邊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尋找。陽光在她們的衣上、發上跳著舞。我好奇了,問:“找什么呢?”
⑧“我們在找小蟲子呢。”小女孩搶先答。她的母親在一邊,微笑著認可了她的話。“小蟲子?”我有些驚訝了。“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讓我們尋找春天的小蟲子!”小女孩見我一臉迷惑,她有些得意了,響亮地告訴我。
⑨哦,這真有意思。我心動了,忍不住也在草叢里尋開了。小蜜蜂出來了沒?小瓢蟲出來了沒?甲殼蟲出來了沒?小螞蟻算不算呢?
⑩想那個老師真有顆美好的心,我替這個孩子感到幸運和幸福。
B11在河邊擺地攤的男人,不知從哪兒弄來一些銀飾,擺了一地。陽光照在那些銀飾上,流影飛濺。他蹲坐著,頭稍稍向前傾著,不時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聽到動靜,他睜開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銀鐲問他:“這個,可是真的?”他答:“當然是真的。”言之鑿鑿。
B12我笑笑,放下。走不遠,回頭,見他泡在一方暖陽里,頭漸漸彎下去,彎下去,不時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繼續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陽,惹人醉。
14.文章重點寫了陽光下的所見所聞,請根據內容,將下列小標題補充完整。(3分)
愛美的女孩→________的老太太→________的母女→________的男人
15.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閱讀第⑥段中畫線的句子,說說“我”為什么會“獨自微笑了很久”?(2分)
17.請任選角度,說說下面這句話好在哪里。(3分)
院墻內,一排的玉蘭樹,上面的花苞苞,撐得快破了,像雛雞就要拱出蛋殼。
18.請結合全文,說說你如何理解文題中的“醉”。(2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問題。(11分)
夜歸人
包利民
①無邊無際的夜,心里卻暖暖的,連腳步聲都同心跳一樣急促,因為前方有一所亮燈的房子。在夜里回家,有著一種特別的感受。也許是暗夜與家燈的對比,便將心底久泊無依的思緒與那一窗的溫暖相融,仿佛一直黯淡的際遇,此刻全被回家的心緒點亮。
②遙遠的少年時光里,有一次深夜回家的經歷。那時還在縣里住校讀高中,很少回家。一個周末的晚上,忽然有一種強烈的回家沖動。于是便走出校門,此時已是夜里九點多,早沒有了通往鄉下的車,便步行走上四十里的路。正是盛夏,星光滿天,出了縣城,便是土路,兩旁是茂盛的莊稼。空氣中流動著清香的氣息,便一直向前走。離家鄉的村子很近的時候,要穿過一大片荒甸,陰森無比,還有亂墳無數。走到縱深處,恐懼便緊緊圍繞在身前身后。向前望去,看見村里的點點燈火,便覺心中一暖,周圍的荒涼也似乎充滿了情趣。
③當村子近在眼前,看著家里的草房,那在黑暗中的影子,就如山一般給我無盡的安全感。推門進屋,撲面而來的燈光,還有父母驚喜中帶著擔憂的臉,卻深刻在那一瞬的心底,在無數個未來的日子,那個情景都會在無眠的夜里重現腦海。
④后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在一個房子里,等待自己的父母到來。也是一個夜里,卻是自己成了屋里的守候者,父母成了夜歸人。那時,父母只是之前打了個電話,說這一天要到,并告訴不要接,來過好幾次,能找到。通訊的不便,使得我竟不知他們坐什么車,幾點到。只好守在家里等,直到夜幕長垂。此刻,終于知道那一種滋味,想想以前的多次回家,父母該是等得怎樣辛苦,交織著盼望與擔心。
⑤曾有個同學,少年時,有一次和父母負氣離家出走。在外游蕩了幾日,終于還是回來。他特意選在一個夜晚向家里走去,怕看見那些熟悉的人。也是一個小小的村莊,他一路心情忐忑,不知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情景。他和我說:“我一到家門口,聽見院子里的狗叫聲,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而他的父母,并沒有責怪打罵,有的只是一種欣喜和心疼。原來,不管我們犯了怎樣的錯,那個叫家的房子永遠敞開著溫暖的門,等著我們的歸來。
⑥在晚上回家,就像從長長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溫暖,家永遠是等著我們憩息的巢。就像有人所說,因為喜歡回家,所以才要常離家在外。喜歡在夜里歸來,踏著一地的思念,任這條路風雨起落,可在路的盡頭,卻有著一所房子,亮著一盞燈,和燈下牽念著我們也被我們牽念著的白頭人。
19.本文寫了與“我”有關的兩次“夜歸”,請分別加以概括。(2分)
20.文章在②③④三段已經寫了兩種“夜歸人”,第⑤段是否多余?請說說你的理解。(2分)
21.請根據括號內的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3分)
(1)離家鄉的村子很近的時候,要穿過一大片荒甸,陰森無比,還有亂墳無數。(環境描寫在這里具有什么作用?)
(2)在晚上回家,就像從長長的夜里走向光明和溫暖,家永遠是等著我們憩息的巢。(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該句的表達效果。)
22.本文結尾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分)
23.請聯系實際,談談你讀完這篇文章后對家的感受。(2分)
附答案:
8.地白(白) 凄清(清冷、寂靜、凄涼) 9.抒發了詩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鄉、親人即可)
10.(1)同“缺”,缺口 (2)連續不斷 (3)特別 (4)離開 11.(1)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遮蔽了天空和太陽。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
12.【甲】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乙】文: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13.內容:【甲】【乙】兩文都是在描寫景物。寫作手法:【甲】文:描寫了三峽四季的美景,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乙】文:借凄清之景抒發悲涼孤單憤懣之情。
【附乙文參考譯文】
沿著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現出一個小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塊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14.聽鳥叫 尋找小蟲 擺地攤 15.概括前面的寫景內容,同時引出下文。 16.為老婦人的童心及其對春天的喜愛而感動。 17.示例:一個“撐”字,活靈活現地寫出了玉蘭花飽滿的樣子。而“像雛雞就要拱出蛋殼”的比喻,則將玉蘭花含苞待放的樣子寫得生動形象。 18.既寫陽光下的人們陶醉于春天,也寫“我”內心為這些人們、這片春光而陶醉。 19.第一次寫“我”讀高中時,在一個周末的晚上,步行四十里的路回家;第二次寫“我”在一個陌生城市的房子里,作為守候者,在夜里等待父母的到來。 20.不多余。第⑤段寫的是一個少年負氣離家后,選擇在一個夜里回家的事,從父母對犯錯孩子寬容的角度表現家的溫暖,使讀者對家的感受更加豐富。 21.(1)用一大片陰森無比的荒草甸和令人恐懼的無數亂墳,襯托村莊的燈火讓人感到溫暖,突出了家的安全感。 (2)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家光明、溫暖和安全的特點。 22.結尾主要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抒發了作者對“夜歸人”回家的感受,點明了題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3.示例:家給我的感受是溫暖、輕松和愉快的,當我拖著沉重的腳步,疲憊地回到家中,面對可口的飯菜和父母親切的關懷時,感受到家的溫馨,渾身的疲憊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