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說課稿(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石榴》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5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好詞佳句頗多,在描寫石榴花與石榴果時,運用了比喻與擬人,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范例。
二、說學生
石榴這件事物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有點陌生的。而對于它的生長過程,學生更是不知道。在教學時,我文圖結合,讓學生通過看圖,從圖中認識石榴樹,認識石榴樹的花,認識石榴果,并親口品嘗石榴的滋味。
三、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3、感悟文章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嘗一種水果說一段話(機動)。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說教法
以讀為主,以圖助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較細致的體會課文的內涵,體會小石榴的樣子,體會石榴的可愛,石榴的美。
六、教具準備、課件、小黑板
七、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讀——學生讀課題石榴
2、課文中的詞語你讀熟了嗎?(出示詞語)老師來驗收一下吧。(指名讀、齊讀)
石榴 棗莊 咧開 抽出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開
喜訊 甜津津 急切 活潑
張望 馳名中外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酸溜溜
3、課文中的短語你能讀好嗎?(出示短語)(指名領讀)
郁郁蔥蔥的綠葉 火紅的石榴花
活潑的小喇叭 熟透了的石榴
笑得咧開了嘴 瑪瑙般的子兒
設計意圖:讓學生鞏固課文的生字詞。
師:同學們生字記住了,詞語又讀得這么好,肯定是多讀了書的結果。下面請大家看看石榴的幾幅圖片,指出它的葉、花、果,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石榴的葉、花、果是什么樣子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對石榴先有個印象,再來學課文,將更深刻。
4、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棗莊,讓我們一起去石榴園看看吧!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中作者是怎樣來寫葉、花、果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細細地品讀課文,逐步了解石榴的葉、花、果的特點。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樹的葉子。(師:葉子怎么樣?你是從哪讀到的,請你來讀一讀,齊讀)
板書:葉 嫩綠 郁郁蔥蔥
4、看到石榴樹的花。
(1) 你看到了怎么樣的石榴花?
生回答(火紅的石榴花 石榴花開得多 花的形狀像小喇叭)(板書:花)
(2)師出示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便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3)指名交流:A你覺得火紅的石榴花怎么樣(顏色美);(板書:火紅)
B花開得多、開得盛,誰也看到了這么多的石榴花?(板書:多)你能給大家來讀一讀嗎?
C我們從“鼓著勁兒”可看出石榴花開得怎么樣?(花開得生機勃勃)你能讀出這股勁兒嗎?
(指名讀、齊讀)(板書:小喇叭)
(4)指導朗讀,我們再次把這段話來讀一讀,讀出花開得多,開得盛。
5、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熱鬧”是什么意思,石榴花會熱鬧嗎?這兒為什么用熱鬧?生交流
過度:于是我們在石榴園里見到了一個個石榴
(1)出示句子: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2)指名讀這句句子,其他同學找出表示先后順序的字或詞
先是、逐漸、最后
(3)出示:青綠色——青中帶黃——黃中帶紅——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請你來排一排:先是 逐漸 最后 。
設計意圖:我采用了讓學生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這種變化,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觀察的仔細。
(4)可不可以把這幾個詞語調換一下順序?(不可以,為什么)
你看,作者觀察得多仔細,用詞多準確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長順序。
(出示:仔細觀察、按照順序)
(5)指名讀,讀出先后的順序
(6)石榴在一天天成熟,到后來變得怎么樣了呢?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B、請大聲地讀一讀,體會一下,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石榴娃娃?
(可愛)笑(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開、張望、報告(它們會對果農說些什么?)同時展示圖片。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觀察課件上的插圖,加深了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
C、他們為什么笑啊?為什么這么高興(開心)啊?為什么這么急啊?(板書:高興地笑)
D、作者怎么會把這些石榴娃娃寫得這么可愛呀?(喜歡石榴)
E、你看,作者喜歡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當成了人來寫了。讓我們也帶著這股高興的勁兒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當成了人來寫,寫得多可愛啊,多有趣啊!現在,讓我們把小動物也當成人來寫,你也能寫幾句這么有趣的句子嗎?
出示句子:花叢中的小蝴蝶開心地揮舞著翅膀,招呼著同伴去參加歌舞會。樹上的小鳥( )。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寫擬人句,練習后加深印象。
6、石榴娃娃是那么調皮可愛,這時你摘下一個,剝開外皮,你會看到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2)指名讀,把你看到的來說一說?
樣子、色彩美: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緊偎是什么意思?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板書: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請大家來讀一讀,讀出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的美)
(3)那么它的味道如何呢?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書:酸溜溜 甜津津)
(誰也讀到了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請你來讀一讀。)
(4)齊讀
(5)下面請大家拿出準備的石榴,來看一看,嘗一嘗吧。
設計意圖:以實物來體驗,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
三、總結:
石榴不僅葉子、花、果美,里面的子兒也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愛、美的特點,按照順序把《石榴》這篇課文寫得多生動啊。我們在寫一樣事物的時候也要學著抓物事物的特點。
四、同學們,今天的棗莊之行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布置課堂作業
請你任意選擇兩題完成。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背下來。設計意圖:讓學生能體會文中優美的詞句,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感。
(2)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畫一畫,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3)找一找你身邊美的事物,試著用幾句話寫寫它的美。
《石榴》評課稿
聽了劉老師執教的《石榴》后頗有感觸,從教學能力看,劉老師進步較明顯;從教學效果看,較圓滿地完成了預定任務。應當說,這節課還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是學生之福,也是社會之期望。但教無止境,尤其是年輕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不斷進步。本著這樣的目的,給這堂課再挑點刺:
一是關于三年級閱讀教學第一課時目標問題。上課伊始,劉老師出示了以下一段內容:“自學提示:1.畫出本課生字、詞,找出長句,并讀一讀。2.放聲朗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3.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說說段意。”顯然,這是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面的教學過程也印證了)。對此我有兩個方面疑義:一是文字表達的問題。什么樣的句子算是“長句”?二是提示的內容,縱觀整節課,老師是緊緊抓住著三個提示組織教學的。且不說“說說段意”是否合適,第一課時學生剛剛接觸課文,初讀課文是看到的是“全牛”而非細節,這樣安排顯得有些不合適。最好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進行文章脈絡的梳理,這也是第一課時的一般教學要求。
二是關于教學模式的問題。劉老師的教學預案標明的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在教學中教師雖然運用了PPT,但不是說只要用了課件就一定是“整合”課。“整合”的關鍵點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常規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這個問題一定要弄清楚。
另外,我校開展“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效教學模式應用方法的研究”已初步總結出一些可以借鑒的模式,如果暫時沒有新的更好的方法,不妨將其拿來一用,這也是我們開展課題研究的目的,研究本身就是為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