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代胎教的起源

時間:2022-09-14 19:47:44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古代胎教的起源

  其實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關于胎教的記錄了,漢代《史記》中記錄周文王之母太任時說:“太任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這是關于胎教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文王能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代圣主,其母在妊娠期間的這些做法對其成長是不無裨益的。其后,大量有關胎教的記載和研究在各種書籍中出現,初步形成了胎教學說。

  胎教”一詞最早被提出是在唐以前成書的《洞玄子》中。書中要求孕婦做到“勿視惡色,勿聽惡語,省淫欲,勿咒詛,勿罵詈,勿驚恐,勿勞倦,勿妄語,勿憂愁,勿生吃醋滑熱食,勿乘車馬,勿登高,勿臨深,勿下坡,勿急行,勿服餌,勿針灸,背須端心正念,常聽經書,逐令男女如是,故大智慧,忠義貞良所謂胎教也”。也就是說孕婦視、聽、言、思、動對胎兒有影響,這就要求孕婦的言行各方面都要加以約束,只有這樣才能孕育出大明大智、忠義賢良的兒女。其實這就已經非常準確地闡明了胎教的含義。

  北齊的徐之才則是正式從醫學角度上提出胎教并對其加以闡述。他著作的《逐月養胎法》中有關于胎教的論述。隨著對胎教研究的逐步深入,之后許多醫學家對胎教進行了專門論述。例如,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養胎》,宋代陳自明的《婦人良方大全—總論》以及《顱囟經》、《圣濟總錄》,明代李劫的《醫學入門—逐月胎脈所主》,方賢的《奇效良方,形質受胎之始論》等書籍,都對胎教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說明,孕婦飲食和一舉一動,孕婦情操的良好與否,對后代的智力和性格形成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到了清朝,醫學界名家對前人的這些記載又加以整理和發展,使我國古代胎教發展史更加得全面和系統,如陳夢雷等編輯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兒科分卷之首“小兒未生胎養門”,對歷代胎教學說進行了總結。

【古代胎教的起源】相關文章:

古代胎教和現代胎教的區別02-25

中國古代的胎教方式11-04

關于中國古代象棋起源傳說08-29

中國古代胎教的方法有哪些04-01

戲劇的起源07-06

漢字的起源12-12

文字的起源12-28

書法的起源11-30

漢字的起源介紹03-13

單姓的起源與家譜03-1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 一本久久国产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色 |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 亚州十八禁免费不卡在线视颖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