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東海人龍舞》,回答7——9題。(12分)
①廣東省東海島東山鎮東山圩村的人龍舞素有“東方一絕”的美稱。表演時,幾十至數百名青壯年和少年均穿短褲,以人體相接,組成一條“長龍”。在鑼鼓震天、號角齊鳴中,“長龍”龍頭高昂,龍身翻騰,龍尾勁擺,一如蛟龍出海,排山倒海,勢不可擋,顯現出獨特的海島色彩和濃厚的鄉土氣息,是東海島乃至雷州半島經久不衰的民間風俗和大型廣場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春節、元宵、中秋佳節和一些重大喜慶節日,東山圩村必連舞幾個晚上“人龍”,東西兩街戶戶張燈結彩,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②關于東海人龍舞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③據當地老人講,東海島的民間有一種說法:逢年過節看大戲或逛圩街,小孩都喜歡坐在大人肩頭上,手拿零食或小玩具在老街一路招搖。藝術產生于游戲。農閑時為尋開心,大人便扛著小孩與另一對父子在康王廟前斗力斗智,誰先把誰拉倒就勝出。后經人點撥,圍繞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做文章,“人龍舞”由此應運而生。
④另據藝人傳說,人龍舞大約始于明末。當時,被清軍打敗的明軍撤退到雷州半島和東海島,適逢中秋,地方百姓為鼓舞明軍士氣,編排了這個舞蹈。此后人龍舞便在這里流傳開來,至清乾嘉時達于鼎盛。
⑤那東海人龍舞究竟有哪些藝術魅力呢?
⑥其一,它的人文內涵極其豐富。人龍舞是東海島特殊社會歷史因素與地域自然條件的產物,它將古海島群眾娛龍、敬龍、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種風俗融入“人龍”之中,形成了自創一體、獨具一格的龍舞表演形式和“人龍”精神。“人龍舞”作為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起來動輒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環環相扣、負載而舞,怡己娛人時需要的是氣力和耐力。因而兩地舞人龍的鄉民們,都有練武的愛好,身強力壯的基礎。此乃“人龍舞”生龍活虎的必要條件。
⑦其二,它的表演形式甚是精彩。湛江人龍舞有起龍、龍點頭、龍穿云、龍卷浪等獨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練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穩健動作和步法,隊形流暢多變,動作一氣呵成,遠望動感十足,近觀粗獷雄壯,成為中華龍文化延伸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⑧時代變遷,人龍舞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處于衰落狀態。如何保護人龍舞,湛江相關部門及東海人民正在積極探索并行動中。
7.閱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東海人龍舞?(3分)
答:
8.第④段中劃線句子中的“大約”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
答:
9.(1)為大力宣傳“東海人龍舞”,請你為其擬一條簡潔而富有特色的宣傳語。(2分)(2)假如湛江市相關部門現向社會公開征集保護東海人龍舞的建議,你會提什么樣的建議?(4分)(本題共6分)
答:(1)
(2)
7.①歷史溯源(起源)②人龍舞的特點(藝術魅力)③人龍舞的現狀(一點1分,共3分)
8.不能去掉。因為“大約”表估計,表明“人龍舞始于明末”只是推測,并不確定,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答“不能去掉”,得1分;結合原句內容得1分;答出表達效果,得1分,共3分。只答“不能去掉”,不得分)
9.(1)如①東方一絕,巨龍起舞;②茫茫銀灘托旭日,東海人龍貫長虹。(2分)(2)示例:①定期舉辦人龍舞文化節,加大宣傳力度;②起建固定的館址或展示中心;③收集、建全相關檔案資料;④保證資金投入;⑤加強管理;⑥鼓勵島內百“龍”齊放,增強其生命力;⑦鼓勵繼承與創新有機結合;⑧合理推向市場……(每答一點得2分,滿分4分,如有獨特且較詳盡的看法,可額外加2分)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