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送東陽馬生序》知識點歸納

發布時間:2017-12-05  編輯:林儀 手機版

  一、通假字:

  1、(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

  2、與之論辨:辯論。辨,通辯

  二、理解性默寫:

  4.根據要求默寫:

  1、揭示作者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余幼時即嗜學

  2、最能表現作者抄書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4、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作者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敘述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求學之難和用心之艱。

  6.文中從哪些方面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幼時求學的艱難;成年后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7.作者寫自己求學經歷艱難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勸勉馬生不要辜負良好的學習條件,要刻苦讀書,以期有所成就。

  8.文章開頭的“ 嗜學 ”一詞,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統領全文,為全文定下基調。

  9.作者幼時借書抄書來讀,其原因是“ 嗜學 ”與“  家貧   ”之間的矛盾來決定的。

  10.“ 加冠”一詞是什么意思?你還能從古代漢語中找出類似的用法嗎?試舉一例。

  1古時男子20歲時行冠禮,戴上成人帽子,后來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滿15歲把頭發綰起來,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11.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全面的敘述了作者艱苦勤奮的學習生活,這與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關系?

  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奮艱苦的學習生活,正是以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斷的克服重重障礙,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3.作者成人后求師的艱難,包括哪三種情況?(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16.作者“緼袍敝衣”處在“披綺繡……燁然若神人”的同學之間,卻“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對此你有何評價?

  他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不羨慕別人的衣食之憂,專心向學,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17.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經歷時插入同舍生優越的條件有何用意?從中你得到哪些啟示?與同舍生對比,表現自己并不羨慕別人的優越條件,而是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這種刻苦學習,專心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三、課文內容理解:

  1、文章從幾個方面表現了作者的求學之苦和用心之專?

  *幼年得書之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表現作者求學之勤苦;求師艱難,畢恭畢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決心。

  2、“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句話有何表達效果?

  *用反襯的手法,寫老師的嚴厲是為了突出作者求師的誠懇,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虔誠和恭敬的態度。突出了他求師的艱難。

  3、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的客觀條件?

  路途:遙遠艱難。衣著:破舊不能御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

  4、太學生的優越條件,表現在那些方面?

  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

  5、第一、二段文字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對比,增強說服力,突出中心。

  6、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

  答: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習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序、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起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

  7、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8、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

  作者現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四、開放性試題:

  1、課外積累。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跡。

  (1)、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 西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梁。【懸梁刺股】(2)、西漢,匡衡勤學無燭鑿壁偷光讀書。 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囊螢映雪】

  (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跡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

  2、你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秘訣?

  我的感悟: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

  3、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關系,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2)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子。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日韩v欧美v在线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网 | 在线a一级大片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不卡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