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
課文篇幅長,容量大,可感可學實在是很多,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擇其精要感受思悟。
由于沒有布置課前的預習,所以在課堂上采用了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并將幾個要素串聯起來復述全文的方式來了解課文大意,再用一句話評價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感悟。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提出了兩個問題:
1、斯科特一行南極之行的“悲劇”體現在哪些方面?
2、“偉大”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在學生思考之前,我又提出了以下要求:
1、在原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3、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
以讓學生尋找最感動敬佩的情節的方式,直入文章內里,符合認知規律,使得學生的感知思維切中肯綮。學生在朗讀相關語句時,第一遍往往不能達到“有感情”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迅速體會當時作者或者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后面的朗讀中有了很大的進步。課堂上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地感受思考、討論交流,體現學習的'主動與合作特點,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展示了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
本堂課在生成教學中,由于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學生遇到的一些問題都是在預料之內。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遇到了一個多音字──粘。這個字到底應該讀“zhān”還是“nián”?很多學生都沒有想到這一點,所以愣在那里。我馬上提示他們:“解釋為‘橡膠或糨糊的性質’時讀‘nián’,解釋為‘用膠把一種東西膠合在另一種東西上’讀‘zhān’。”學生馬上就理解了,讀作“zhān”的時候作動詞用,讀作“nián”的時候作名詞用,課文中的原句是“粘住鞋”,毫無疑問應該讀作“zhān”。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我從學生的笑臉上看到了他們內心小小的成就感,馬上抓住時機提醒他們:“學習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向字典這位無聲的老師請教。”
本課堂中,也有一些有待改進之處:
1、如果在課前布置預習,就能在課堂上將更多的時間轉移到對主題的探討上;
2、在介紹作者時,可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去查閱作者的生平資料;
3、在設計問題上,可拉開一定的梯度,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機會來回答問題;
4、在品味文章中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這一環節上處理稍欠。如:
在討論斯科特一行為阿蒙森作證這部分時,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作者“第一擁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這句話,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意圖,那么后面的結論將更加水到渠成;
5、由于在復述課文部分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導致后面的拓展練習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大部分學生在本堂課中的學習成果沒有機會得到展示,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05-25
《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12-24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導學案05-02
《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范文05-25
七年級語文《偉大的悲劇》ppt(人教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