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齊讀第一自然段。
2、這就是山谷中的小村莊,到底怎么美麗,畫出有關句子。
3、指名匯報,個人讀,指導讀出語氣。
(設計意圖: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個典型的先概述后具體描寫的段式,也是學生經常需要運用的一種段式。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語言,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貌似并列的四個主謂詞組勾畫了一幅美麗的村莊圖。但實際上,河水清澈、天空湛藍和空氣清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里擁有一大片茂密繁盛的森林。因此,我在這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課前補充閱讀的資料,對森林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理解小村莊的變化原因奠定基礎。)
五、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收集有關人們破壞環境的圖片、資料。
板書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森林:郁郁蔥蔥
美麗 河水:清澈見底
天空:湛藍深遠
空氣:清新甜潤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緊緊圍繞“保護周圍的環境”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正如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它講述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鋒利的斧頭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亂砍濫伐,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終于被一場洪水沖走了。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錯誤行為和由此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愛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中蘊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將本文的主要特點歸納為“言簡意賅”,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準備工作,在具體執教之后,我從以下幾個反面展開反思。
一、 中年級的識字教學,“簡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到了中年級,應該學習的識字方法和技巧都會了,那么是不是已經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新詞了,是的,現在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一切不等于忽略教師的引導作用。正是由于學生的識字和寫字量增加了,所以識字的鞏固工作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拿《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蔥”的字形、“裸”的讀音,“郁”的字義來說都是難點,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仍然做了強調,目的就是加強鞏固,讓這些難記的字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 中年級的閱讀教學,應在“泥濘”中走向美好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時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本文的執教中我雖然采取了多種多樣的讀,但是我主要進行了默讀的訓練。在我分析了文本特點“言簡意深”之后,我將默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詞句是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的,而默讀的特點就是速度比朗讀快,更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讀的時候我情調了默讀的特點“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強調要“在心里讀、在腦中思”。雖然剛開始這樣的訓練,還有點難度,如在課文教學時,我雖然讓學生默讀課文中三次提到的“鋒利的斧頭”的句子,但是學生也沒有能真正地進入思考的狀態,但是我相信,只要進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的默讀技巧一定有更多的進步。
三、 拓展,在生活中演繹語文的美好
教學的驚喜有時候是在課內,但也還有課外的延伸。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倡議孩子們為我們周圍的環境做點小事,沒有想到周末的時候,班長帶來幾個學生到我家找我,說他們做了幾個保護環境的廣告牌,當時我還想這只是我的一個作業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是孩子們卻說要把這些廣告牌放到學校旁邊的小河邊,還揚揚手中的垃圾袋說要利用周末的時間和伙伴們清理河邊的垃圾。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悅的漣漪。
是啊,什么是語文,我想孩子們把我們學習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讓語文浸染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快樂生活,健康學習,我想那么我的語文的目的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