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設計 ,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將教材進行大單的取舍,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3、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兩段課文,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小村莊發生變化的原因。(砍伐樹木 破壞環境)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和
2)、默讀這兩段課文,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知道這是人們亂砍伐樹木造成的后果。用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抓重點詞句學習語文的能力。(這是課標對三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
3)、理解重點語句。課件出示以下重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伶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沒有人管 想砍就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土地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長時間的亂砍亂伐)
過渡:無知的人們就是這樣在不經意間親自毀掉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這也正應證了那句話:破壞環境就等于慢性自殺,最終使得這個小村莊變得——出示課件(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4、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齊讀這句話。
2)你是怎樣理解“什么都沒有了”?
3)你想對小村莊里的人們說些什么?
四)、拓展
1、創設情景。
師:正因為小村莊里的人們缺乏環保知識,隨意砍伐樹木,破壞了環境,最終受到了大自然無情的懲罰。其實,大家還不知道,在這次災難中,有一個人由于外出不在家,躲過了這次災難,成為小村莊里唯一的一個幸存者。他知道今天我們要在這里學習他們的故事,就特意轉來幾個他至今還弄不明白的問題。想請我們大家來幫忙,更為了不讓小村莊的故事重演。大家愿意幫助他嗎?我們還是來看大屏幕。
2)我要寫。
問題一:樹木怎么會保護小村莊呢?
問題二:種樹不就是用來造福人類的嗎?那為什么不能砍樹來做家具等?
問題三:請你告訴我,還有哪些行為也屬于破壞環境的行為?
請你從以上三個問題中任選一題,并依據你手中的資料來給這位幸存者寫一封信,來幫他解決問題。
3)動手寫。
4)交流。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你們寫的信不但幫助了那位幸存者解決了問題,也給我們所有在場的人進行了一次深刻、生動的環保知識講座。大家一定受益匪淺。同學們,保護環境迫在眉睫。我們真的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了,要付諸于行動。否則,下一個被沖毀的小村莊里的人可能就有你的爺爺、奶奶以及其他親人!你們舍得失去他們嗎?那么就讓我們大家以實際行動投入到環保中去吧!
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小村莊 破壞環境 沒有了
美麗 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