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介:
這篇課文以地道的特點為線索,有序地介紹了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以及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的驚人奇跡,對冀中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的斗志。
這篇文章可分三個部分,前面一部分說明冀中地道戰產生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的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打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感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清條理。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智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難點: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教學準備:
卡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 整體上理清條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播放《地道戰》片段)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1)指名讀,齊讀。
(2)會認字:強調“廁”是平舌音,“棘”不要讀成“辣”。“任”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rén,另一個讀音是rèn。
(3)會寫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不要寫成“纟”;“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寫成“扌”。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自然段)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自然段)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
板書:不計其數(形式多,數量多)
敵來我走(保存自己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1.抄寫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
2.思考課后練習一。
板書設計:
冀中的地道戰(是個奇跡)
不計其數(形式、數量多)
敵來我走(粉碎掃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1)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有四個意思。第一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講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講地道里有許多洞,功用各別,生活設備齊全。第四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
(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迷惑洞”是讓敵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人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險與窄。)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氣攻)冀中人民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4)人們在地道里是怎樣進行聯絡的?(一個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
(5)“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贊揚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繼續分析課文,質疑解難,體會感情。
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
(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主題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
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構造和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怎樣進行通信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
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